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 无为大不同 (第1/2页)
浅吟一遍,苏倚便一招手,使唤暖暖,道:“来,讨论之前,阮你先把这一段给大家翻译一下,毕竟是文言,对许多人来说,听着是有些生涩的。”遂,她对着摄像机,盈盈一笑,说道:“我们的节目,可是一档雅俗共赏的节目。”暖暖“啊”一声,便开口,细声的翻译这一段。 翻译这一段最合适的人,自然便是她了——一群人里,就让她最小,是孩子。而mama、小姨、任红梅、夭芃芃四人则是大人。若是其他人翻译,显然不如让暖暖来翻译显得自然……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这一段内容,并不复杂,虽是文言,却也是直白的。其中的歧义,无非就出在一个“不敢为天下先”上。暖暖便翻译:“天下人都说我的这些认识,是大的有些不肖。可正是因为我的这些认识大,才不肖的。如果肖,那倒是长久了。这个‘其细也夫’我不会翻译,然后就说我有三样宝,第一是慈,第二是俭,第三个是不敢为天下先……慈才能勇,俭才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才能成器长。” 后面的几句,她便直接复述了原文——其直白的,简直无可翻译。 苏倚道:“其细也夫,就是细到个人。这一段大致翻译的还是不错的……这个‘道’是五所生,是一种认识的概念,包括了认识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无法认识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无疑,老子的‘道’是大的,大的都有些不肖了……”她浅笑,柔声细语:“也正是由此,他提出了三宝。” 一曰慈:上爱下、上关心、照顾下,谓之慈。 二曰俭:合乎用度,不铺张、不奢华,俭也。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者,乱也。见乱,敢为天下先也。 上对下慈,那下才能勇;俭,才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才能成器长,何为“成器”?厘定规矩,肃清天下,让天下得以治理,这便是“成器”。<>所以,乱的时候,要敢为天下先,挺身而出,如此救天下,再以慈卫之,这是长治久安之道。这,也是老子对当时的世事的一种看法,以及应对…… “如果,我们把‘不’字就当做不,那么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就彻底变了。就变成了没人挑头,就不敢出来了。那要是一直没人挑头,是不是等着灭亡啊?显然,不是的,这一点从历史的许多案例中,都可以得到证明!” “可你这也就是一家之言……” 节目当然不能是一言堂——任红梅还是很配合的。二人就这一个字开始讨论,然后小姨、夭芃芃也加入其中,暖暖则只能是干瞪眼了。这样的话题,她根本就插不上嘴,只能安安静静的装淑女,吹着寒冷的西北风,听四人唇枪舌剑,引经据典……过了好一阵,讨论才暂时搁浅了争议,正要继续的时候,暖暖却问了一个问题: “同样是道家,为什么老子和庄子一点儿也不一样呢?还有汉朝时候的黄老思想,似乎也不一样啊……” 这个问题,是刚才她们讨论的时候,暖暖便琢磨的。 等她们讨论完,暖暖就扔出来了。 夭芃芃说:“老子、庄子,以及后来的黄老思想,实际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虽然他们都讲无为,可无为的意思也不一样啊。老子原文中,对于无为的定义很明确,无,名天地之始,无之以为用也。而庄子的无的观点类似,却又不同——庄子的无,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他认为精神的富足是一种无,是无用之用。是人立足天地,观察天地的用。就像他说的,你看那么大一片地,你站的时候就只需要立锥之地,可那些你不需要立足的地就没用吗?那你把没用的地去掉看一看……” 显然——那是不行的。 这就是无用之用,相似而不同。 至于黄老思想,夭芃芃则认为……“黄老之术,虽然带了一个老,可实际上却和老子没有一丁点的关系,它虽然也有无为之说,可却既不是老子的无之以为用,也不是庄子的充实精神的世界,它是真的什么也不做的懒政,就是休养生息。<>由此放任出了一大批的地方豪强,不仅有自己的私人武装,还能私自铸钱!” 可以说: 门阀,就是那时候纵容出来的。 “哦……” 夭芃芃讲的简单,简明而扼要——老子、庄子、黄老三者之间,究竟是何等的关系,也一下子变得明确。老子的“无为”是无之以为用;庄子的“无为”是无用之用;黄老的“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