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节 回家 (第2/2页)
温很凉,一直以来已经习惯了睡觉盖被子,并且是厚棉被的习惯,这冷丁睡觉不盖被,哪里能够睡的着啊?身上不盖被也就罢了,身子下边还是凉席,不习惯,真的不习惯!爸爸拿来了毛巾被给我,嗯!好歹是个被吧,有总比没有强。 我的感冒慢慢地好了,我也渐渐地适应了不盖被睡觉的生活。郑洪自从春节探亲回津后一直没有回去,我病好之后经常找他玩,好在他家与我家的距离并不远。 李权从地质队回来了,他在工作时的一次事故中受了伤,造成了腿部骨折,在乌兰浩特市的医院里进行了接骨和治疗,住了几个月的医院后被他工作的地质队送回家来修养。我们三个经常凑在一起到处游逛,最常做的是去副食店买菜。 我们三人当中,李全是最幸福的,他每个月除病假工资外,还有野外补贴等共计六十多块钱的收入。他自己常说,“其实我妈才是最幸福的人,现在我们家五口人,除了上班的就是上学的,我现在就是他们的‘保姆’,每天给家里买菜、做饭,他们不花钱,我每月还给他们六十多块钱。你们说,我妈是不是最幸福的人?” 回到天津已经一个多月了,天气越来越热,我开始考虑回去了。这天晚上吃过晚饭之后,天气热的无法入睡,电扇吹出的风都是热的。我溜溜达达的来到郑洪家。 郑洪从家里拿来两把扇子,递给我一把,我俩在胡同里找了个地方坐下,扇着扇子聊天。郑洪的邻居、一个可爱的男孩,一向跟郑洪的关系很好,他拿来了一大块切成小角的西瓜,分给我们一起吃。 天气闷热,一点儿风也没有。我们一边用力的扇着扇子,一边不时地咀咒这个鬼天气。时间大约已经半夜了,天气还是那么闷热,没有一丝风。郑洪邻居那个男孩回家了,我也不得不跟郑洪告别回到自己家中。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许久才昏昏睡去。朦胧中,感到床在晃动,转瞬间又开始上下颠动,睡梦中有一个意识感觉大约是地震了,心里想:我们这个房子是邢台地震时重新大修过的,有很强的抗震性能。 可是大地还在继续的上下颠簸,思想中的那个潜意识告诉我,即使再抗震的房子在这样的颠簸下也会被震散的。意识到这一点,我醒了,马上翻身下床,一边推开左右房门,喊醒父母,一边打开居室的门,以免房屋被震变形后打不开门。 小meimei的单位在咸水沽,她在厂子里面有单身宿舍,所以她不是每天都要回家。昨天晚上,她就没有回家。小弟弟早上上班很早,三点钟就要上班,所以他也不在家。家里只有我和我的父母。 这时,外边传来了“地震了,快跑啊!”的喊声。我慌慌张张的搀着母亲就往外边走,刚刚走到陶阿姨家门前,就听到陶阿姨在屋里喊:“别往外跑,小心房顶上掉下砖瓦砸着。” 匆忙中我也没了主意,听陶阿姨这样说,我又搀着母亲返回来。这时父亲也说:“陶姨说的对,咱还不如在屋里呆着,出去要是被房顶上掉下来的的砖瓦砸着更倒霉。” 大家回到屋里,地震已经停止。趁着还没来余震,抓紧时间穿好衣服。已经听到胡同里面人声鼎沸,人们扶老携幼的向胡同外走去。我们也赶紧互相搀扶着下楼。只见院子里到处都是砖瓦,除了房顶上的瓦以外,这砖应该是房顶上用砖垒的烟囱了。 可怕呀!假如刚才不是陶阿姨的提醒,贸然的向外走,说不定这些砖瓦会砸到谁的头上。 院子里的邻居们也都在向外走,大家小心点绕开脚下的砖瓦向门外走去。胡同里的人群都向着一个方向——胡同口,几个街道代表在那里喊着什么,给人一种既紧张又有条不紊的感觉。 我们也随着人流向同一个方向走,一直走到比较开阔的‘人民公园’门外。此时的人民公园早已把大门打开任由人们随便进入了。 到处都是扶老携幼的人群,人群开始进入人民公园。我们随着大家进入人民公园,来到了一个小广场停下。人们走到这里都有些累了,纷纷各自寻个地方坐下了。我把父母安置在一个地方坐下,叮嘱他们不要乱走动,嘱咐完二老,我一个人悄悄地返回了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