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2章偷工减料 (第2/3页)
越完美越好,但更重要的是契合性和适应性。 比如说剑柄,有粗细长短和份量,以及重心的设定,这些在铸剑时都是固定好的,但持剑之人的身形体量,力量速度,所用剑法等等都难以确定。 就如同千里马与伯乐,只有合适的剑遇到合适的人才能爆发出两者的全部潜力威能。 巨阙剑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是欧冶子大师独自铸造的五把名剑之一,是一把真正的顶尖名剑,可惜太过巨大沉重,难有能将之御使的剑客,导致巨阙在名剑谱上的排名都排到了两百名开外。 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巨阙剑确实太过沉重,远远超出了剑的常规定义,但却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所以一把剑最好能调整到适合自身的程度,其中剑柄剑格是最容易调整的,很多剑的剑柄剑格与剑身都并非一体铸成,而是用的其它材料,如此调整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农家所铸的剑就是如此,这也是分铸之法的优点。 除此之外,剑身也能进行调整,不过调整的幅度要小得多,剑形的调整最难,不亚于重铸,剑身笔直性的调整最为容易。” 徐烛这么一解释,众人了然了。 也就是说以前是人去适应所得名剑,现在则可以进一步变成改变剑来适应人了,是一件好事情。 “剑身不是越笔直越好吗?” 一人忽然问道,对此不太理解。 按照他的认知,剑肯定得越笔直才能越好的发力,将力量完美的集中起来。 “这一点并非绝对,主要在于剑客用剑的习惯以及所用剑法。 如果是一些与声音风力有关的剑法,则需要特别形态的剑身,软剑类型的在这方面要求更加苛刻。” 徐烛耐着心思解释,这一点一般人不清楚内中门道。 “这种分铸之法是否存在隐患?” 这时那人又问了句,让徐烛眼眸微微眯起,深深地看了眼那人后解说道:“一体成型和分铸之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一体成型成型的我就不说了,在这里给大家说说分铸之法的优缺点。” 说着徐烛拿起刚刚那人送上来让他品评的长剑,将剑柄空出来让大家看过,旋即指着上面中间那道与周围色泽明显不一样的材料说道。 “这里就是真正的剑柄,是从剑身上延伸下来的,与剑身的材料相同,我们只要通过这里将功力注入进去就能在剑身上形成剑气。 这一点跟一体铸成的剑没有任何区别,但却也受到限制,那就是必须将功力从显露出来的这一部分注入进去,剑柄本身只是用青铜混和一些材料铸成,在对功力的通导上不如剑身的材料……” 随着徐烛的讲述,众人对这一点明白过来了,并打量着自己手中长剑的剑柄。 可以明显看到剑身下柄从剑柄的两侧显露出来,能够与手指和掌心贴合,正常的用剑之法肯定会时刻紧抓着剑柄,贴合那两个部位。 除此之外,剑柄侧面也有用相同材料做成铆钉钉入,在侧面留有三个凸起,进一步贴和手掌。 正常来讲,是够用的,并不影响使用效果。 而且人家农家的这种剑柄材质强度也不差,他们之前到手后都做过尝试,尤其是剑格那里的强度比之剑身都不差多少了。 再者能够使用名剑之人都是少有的剑术高手,一般不会让对手的剑锋砍到剑格上的。 更别说人家农家所铸之剑在剑身末端还向两侧延伸打造出了凸起,也算是一个小剑格,非常的实用,并不比一体铸成的剑柄剑格差。 再者说了,剑身的分量摆在那里,人家农家在剑柄上省点料子也能理解,只要不影响他们的使用就成。 更别说人家还提供售后服务的,这就更没的说了。 除了墨家代表这边外,很多势力也在进行着相似的品鉴讨论,最终结果都比较满意。 “农家要崛起了!” 儒家代表团这边,伏念看着手中长剑不由感慨道。 他这次作为儒家整体的代表过来,不单单是小圣贤庄。 他们儒家虽然以治学为主,但却也修炼剑术,更在孟子之后有了儒侠一脉,所以对于农家此次的铸剑邀请也很重视。 再加上他们小圣贤庄和儒家两次针对黄天侯和秦国,必然会被记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打过来。 更急需增强实力,名剑是一大助力,可以快速提升高手强者的实力。 所以此次确定了农家在铸剑上的成果后,儒家各脉将自身封存的珍贵矿石都起了出来,让他带队过来请农家铸成名剑。 而今日见过农家铸成的剑器,不由感慨农家要崛起了。 “师弟在想那位田归农?” 正在喝酒的韩非抽了眼一直在沉思的李斯,笑问道。 “那田归农出现的时机很巧妙。” 点点头,李斯觉得那个田归农不简单。 借助小圣贤庄和儒家的情报网络,他对天下各大势力的事情都有了解,不说事无巨细,至少一些大事件是知道的。 农家内部的矛盾并不算什么秘密,按照情报来推测农家当时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边缘,再进一步就是内斗,乃至自相残杀的局面。 这时候却出现了一位田归农,借助二十四节气剑的铸造计划将农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