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6章鲸落物生 (第2/3页)
也有太平道,这百年来表现的极为安稳老实,没有到处挑事,给了人一种友善的印象。 这种印象分,也很重要。 既然已经吃到了弱小和老实的红利,那在自己真正实力还不够打破这一切,足够挑战另两家仙门的地位,应对他们威胁之前。 陆渊自然也不会主动打破这种,对自己相对有利的安稳局面,把自己从舒适圈中拿出来,主动去迎接外面的真正挑战。 那不是勇敢,只是蠢而已。 “九州仙门在域西,有两座地仙大阵,长青仙宗在我们放走了丁万轩后,也没了对九州仙门压倒性的力量。 有着大阵在,他们之间,纵然在地仙和人仙层面决出了胜负,但也很难取得战争的胜利。 没完全破掉所有大阵之前,这场战争不会那么快结束。 甚至就算大阵被破坏了,防守方也能想办法抢修,或者在大阵之后,布置新的大阵。 这样层层设防,一国一阵的争夺防御下去,此战我看没个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是很难出现结果的。” 表明了自己态度之后,陆渊又继续分析:“所以对我们来说,就是趁着这个战争缓冲期,尽快的积蓄自己的实力,提升我们的底蕴。 好迎接战争之后,长青域内新的格局划分。” 这一场大战,两边虽然算不上,势均力敌,但也大致处在同一层次上。 而像这种互相实力差不多的战争,彼此的伤亡也是最为惨重的。 在九州界指挥了无数场大战的陆渊,对于这些战争的常态,早就了解通透。 所以此战过后,不论谁胜谁负,两家仙门死伤惨重,那绝对是肯定的。 因为此前没经历过仙界战争,甚至连真仙大战,也没见过两次。 因此陆渊也不好直接判断,两边要死多少人? 但保守估计,两家仙门,各自死伤一位地仙,五六位人仙,以及几千普通仙门弟子,这是肯定要有的。 理由很简单。 因为上一次,也就是三千年前,彻底决定域西九国归属和如今长青域格局的,九州仙门和长青域的那次决战中,两家仙门就是各自阵亡的两位地仙。 九州仙门那边,死的是天河教和丹鼎派的地仙。 当时的九州仙门,算上天河教,总共也才四位地仙而已,一下子就死了一半。 这重大损失,直到三千年后的现在,随着苍龙中的王成峰与天河教的黄元修,相继修成地仙,才总算恢复过来。 而长青仙宗那边,三千年前的那场决战前,有五位地仙。 决战之后,当场陨落了两位。 后面又有一位地仙,因为那场决战受了伤,加上年纪比较大了,也提前耗尽了寿元,早早坐化。 所以总计损失,长青仙宗其实是陨落了三个地仙,比九州仙门要惨些。 也正是因此,导致这三千年来,前半段时间,长青仙宗和九州仙门之间,两边都只有两位地仙。 最高战力层面上,实力处于持平状态。 而下面的人仙,虽然长青仙宗多一些,但面对处在防守状态,有着地仙大阵保护的九州仙门,也难以奈何。 等后半段时间,长青仙宗实力恢复过来了,宗门重新诞生了两位地仙,可对面的九州仙门,实力同样也已经恢复。 甚至他们恢复的,还要更快些。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四位地仙,当初那场决战损失的人手,已经全部恢复。 甚至处于中高层的人仙,也因为那场决战之后,九州仙,吞并了整个域西九国,甚至还向域南有着些许扩张,资源大大充裕。 人仙的数量比起三千年前,还多了好几位,实力算是增强了。 反观长青仙宗这边。 虽然过去了三千年时间,可顶层战力损失太多,到了现在也没能完全恢复。 比起此前的五位地仙,现在只有四位,还少了一位。 而且手底下控制的地盘,也相较三千年前,在这漫长的虚弱期中,彻底丢了整个域南。 与九州仙门相比,长青仙宗就是彼涨我消,一直处在衰退当中。 现在靠着家大业大,这种衰退期的影响还不大,长青仙宗还能控制住局面,保住大半个长青域。 可要是时间再过久些,比如姚宝卷再过个几百年,就要寿尽陨落了。 那长青仙宗的地仙,就还要再损失一位,而且还是最强的那个。 没了姚宝卷,长青仙宗就只有三位地仙了,比起对面九州仙门的四位,还少了一位。 这是上万年以来,两家争斗了这么长时间中,破天荒的头一次。 这对于长青仙宗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噩耗。 因为这代表了两边力量的失衡,代表了九州仙门正式在实力上,压过了长青仙宗一头。 原先自己强的时候,都难以挡住九州仙门咄咄逼人的扩张。 现在自己比对方还弱了,那岂不是对方要不了多久,就能把自己灭亡了? 这对长青仙宗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并且现在的九州仙门,其实已经表现出了这一点。 对方在这三千年的和平期中,率先恢复了战前的实力,而对手却还在虚弱之中。 于是九州仙门,就开始朝着域南渗透,开始在长青域内四处扩张,表现出了极强的侵略性和威胁性。 若不对其进行遏制,让对方获取了更多的地盘与资源。 以对方这种成长速度,很难想象九州仙门,最后会强大到什么地步。 此次这场两边新一轮的决战,也未尝不是姚宝卷和长青仙宗的众多真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