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8章 驱狼吞虎 (第4/4页)
” 今夜无月,天黑得厉害,到了法场才看到独柳树下已聚集了许多人,正执着火把在对峙,同时听到李琮朗声喝了一句。 “杀贼!” 李亨当太子的那些年,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担当,韦坚案、杜有邻案,都只是写一纸休书自保。如今同样的情形摆在李琮面前,他却是如此有魄力、有担当。 “这位,乃常山长史袁履谦,袁公高义,首倡大义,方有今日河北之转机……” “可薛白还未回来。” 杜五郎见状,连忙跟着大喊道:“冤枉!他们都是忠良……唔!” 他于是想到,李亨写了休书,如今已不是太子了,自己若签下和离书,同时也就向年已七旬的圣人递了投名状。 当时,元载看着和离书有些震惊,然后抬起头,看到了王韫秀身后站着的杜妗。 而坐在杜妗身后的是王韫秀,正以惊疑的目光看着她翻着一份份情报。 “所以,你确信太子能救下杜五郎等人。” “把他们的嘴塞上!” 此时,杜五郎才发现,要被处斩的远不止他们三人,还有许多他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有身材高大到吓人的管崇嗣,与好些王忠嗣的亲兵;还有几个杜妗手底下的管事,众人都垂头丧气,沉默地走着。 “你是说,圣人会动兵?” 忽然,安禄山疯狂地大吼了起来。 他不自觉地咧了咧嘴,像是想笑,那笑容有些轻松,但很快就收住了。 “嘭!” “岂有事事皆做万全准备的?”杜妗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战事紧急,王思礼既知晓了崔乾佑速败的原因,不再犹豫,当即下令全速追击。 杨国忠倏然回头,生怕安庆绪向薛白、哥舒翰投降了。 但来人并非是禀报潼关战事的,俯身道:“太子去了独柳树,不让行刑,元载不敢擅专,派人来问右相。” 杜媗入内坐下,轻声道:“仓促举事,能成吗?” 杜妗很快又道:“我带你过来,是把你当作同伙……或者说朋友。” “唯愿祖宗保佑,朕有万寿无疆之体,非常之庆。” “右相。” …… 那吏员很快便退了出去,杜妗则摊开一卷地图,提笔标注着。 她再一看杜妗的标注,道:“广运潭?” “圣人昏聩,酿成大乱,你看到了,不必我多说。你阿爷与薛白为匡扶社稷,一力辅佐太子登基。” “是潼关消息回来了?” “不能,我只能利用烟花来打草惊蛇。” “薛白所为。”杜妗道:“重要的是,裴冕死前交代了李亨的罪证,私藏军器。” “中伏了。” 杨国忠好不容易回过气来,惊慌到动作夸张变形,张大了眼道:“哥舒翰败了,二十万大军灰飞湮灭,叛军杀奔潼关了!” “安庆绪!你……” “是否谋逆,岂凭你一面之词?”李琮叱道:“我绝不纵容冤假错案发生!” “还有我!” 他是信这些的,掐指心算着,眼中渐渐绽出了惊意来。 “快发信号提醒王将军!” 李隆基的第一反应是这消息是假的。 很快,勤政楼内,李隆基站了起来,眼中难得泛出急切的神情,嫌弃杨国忠的脚步太慢。 元载并不害怕杨国忠怪罪,脑子里想的却是今日出门前见到王韫秀的情形……他刚刚穿好官袍准备出门,在前院被王韫秀拦下,她把一封和离书摆在了他面前,道:“我阿爷牵扯谋逆大案,恐我早晚要连累你,倒不如今日和离了干净。” 许久,杜妗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伸了个懒腰。王韫秀终于有了说话的机会,轻声道:“只要元载放了杜五郎,你便放了我吗?” 作为先锋统兵的正是王思礼,他感到隐隐有些不妥,于是勒住战马,抬头看向高耸的峭壁,略皱了皱眉。 “嗯,贼兵已经过去了?” 勤政务本楼内逐渐亮起一盏盏灯火,直到整座楼都灯火通明。宫墙内外,一队队的禁军执着火把,整齐列队。 “太子殿下!” 李隆基已披着鲜亮的襕袍坐在了龙椅上等着,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染得黑漆漆,没有一根白发露在外面。 这是他与儿子之间的一场硬仗。于他而言,安禄山的叛乱也只是这场硬仗中的一部分。有许多人终日叫嚣着平叛,却不知他要的到底是怎样的胜利。 “殿下这是何意?”杨国忠语气毫无恭谨,问道:“这些人犯的是谋逆大罪,殿下莫非与他们有所交构不成?” 元载脸色愈发难看,嘴唇开合,念叨道:“冬雷震动,万物不成,虫不藏,常兵起……今日是冬至。” “告诉你也无妨。”杜妗反问道:“记得裴冕吗?” 李隆基暗道不好,下了两步到杨国忠面前,问道:“还剩很多?贼兵投降他们了?” 只稍等了一会,袁思艺便入内禀道:“圣人,右相、陈将军带着太子到了兴庆宫外了。” “可知那些军器藏在何处?” 王韫秀隐隐有了猜测,问道:“你不会是想……?” “有伏兵。” 忽然,一声大响,在他们头顶上炸开来。 长安城上空,有绚烂的烟花划过,像是在庆祝这一条驱狼吞虎之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