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8章 选拔,半月  (第1/2页)
    刘升几人议完的结果是,先不急着去。    铜山那边离天目山虽不太远,可到底也有四五十里地。    华部要据有那个铁矿,不说占据两处山区的所有村庄、把控所有道路吧,起码也得控制一条道路,才好运输铁料。    也即是说,据有这个铁矿,华部便需要更多兵马。    恰好过去几日剿匪,俘虏了两三百人,刘升便准备先送这些俘虏到北美去当苦力,进行劳动改造。然后从民勇中选拔三百人,再编练三哨常备军出来。    红娘子在大水瓶寨对民勇的训练也需要时间完成,杨和庆在西走马岭的寨子还在建设中。    倒是文宥住进了磨盘寨,稍稍修葺就能驻兵,不需多费功夫。    因此,刘升准备半个月后再出兵铜山——有这么长时间,华部的第一批军政人员也能选拔出来了。    ···    河边营。    一片林地中,孙启发正在挖土,不远处就是烧砖的土窑。    想到这烧的砖是用来给大伙儿建房的,孙启发干起来就很卖力。    “孙启发!”    听到队长喊,孙启发立即跑过去,问:“队长叫俺有啥事?”    “你小子认得字是吧?”    “小时候上过两年私塾,认得一些字。”    队长露出笑容,拍着孙启发的肩膀道:“首领要招一批认得字的年轻人听用,你小子快去华初营那边报道吧。将来要发达了,可别忘了俺们。”    孙启发听了大喜,忙道:“俺肯定不忘了大伙儿!”    说完就要往华初营那边跑。    队长忙叫道:“你别急,好歹洗个脸再去!”    “俺知道了!”    孙启发又往河边跑。    等孙启发来到华初营前的大校场,发现已经有一百多人在这儿等着了。    有的看着似乎才十六七岁,也有的看着二十好几了,整体来讲,都算是年轻人。    校场上还有一队亲军在看着。    在校场正北方的木台上,首领刘升在一把高脚凳上大马金刀地坐着。虽然只是平静地看着下方,却让赶来的年轻人都不敢说话。    过了大约一刻多钟,亲军呼喝着让孙启发等一百多人排队。    等队列排好,刘升起身高声道:“你们都是登记时说自己识字的,却没人自称读书人,想来大多只读了几年私塾,连考童生试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我这次也没准备招读书人,只要有一定识字基础,又善于学习,便能得到任用。    接下来,先测试你们的识字基础——木板和炭笔发下来后,你们先在上面写下姓名,再写明来自哪个大队、哪個小队。    最后在木板上将你们会写的字都尽量写出来,越多越好。”    刘升说完,亲军便让众人排队领取木板、炭笔。    这些木板是华初营的木材加工厂生产的盖房板材,每块都有一尺宽、六尺长,都在烘干窑进行了初步的处理。    明清时期已经有了用窑烘干木材的技术,但还不成熟。    华初营的木材烘干窑却是依照刘升所给后世资料建造的,相关技术也是一整套的成熟工艺,所以这些木材已勉强能当建材使用了。    此时拿来当做写字板,用完还能继续当建材。    孙启发领了木板、炭笔,便抱着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将木板放到地上,撅着屁股开始写字。    他虽然读了两年私塾,可会写的字却不到一百个,还得搜肠刮肚。    写到后面,不禁急得抓耳挠腮,满头大汗。    这么热的天气下,其实所有人都在流汗,就连坐在木台上的刘升,衣裳也早已被汗水湿透。    一个小时后,刘升便让所有人都停笔,站到一边去。    他拿了笔记本和笔,亲自下来一个个木板的查看、打分、记录。    之后,他又让这些年轻人从华初营跑去河边营,再跑回来,测试他们体能——这是给选拔军政员做的准备。    最后,他用一块木匠制作的大黑板,以及质量很差的自制粉笔,教了这些人五十个简体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