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行事(三) (第1/1页)
南川泡着茶,和元显一句一句闲聊。 元显作为景成帝唯一一个尚有实职的meimei,自然有分寸,不会问一些关于皇帝的敏感话题。南川在御前数年,也知道规矩,二人聊着风花雪月的事情,毫不冷场。 元琦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捧着茶杯自顾出神。 忽的听见元显笑问:“南川你今年十六岁了吧,可有中意的人?皇姐那么疼你,自然会给你找个好人家的。” 元琦顿时回神。 南川的身份没有什么特殊的,但光凭他是御前出来的,便会招致许多人的觊觎。皇帝为他选的妻主,能让人揣摩出许多东西,更别提若是能从他嘴里知道皇帝一星半点的动向,都是巨大的价值。 元琦神色不变,竖耳静听。 南川抿唇羞涩一笑:“陛下前些日子也拿奴才打趣。奴才能侍奉陛下身边,是前世修来的福分,不愿嫁人。” 这几乎是标准回答了,元琦又失去了兴趣。 “本王听说,你向皇姐献的《百里春江图》的绣品,皇姐龙心大悦,许了你婚嫁自主的权利,你可是有了心上人?” 还有这档子事儿?元琦放下茶杯看向南川。 南川面色不变:“不过是陛下的戏言,婚姻一事当是父母之命,奴才父母都不在了,自然是陛下做主。” 元琦隐隐想起,卫念秋提过这事。 中秋之时,南川向景成帝献礼,长长的缎面展开,赫然是景成帝喜爱的《百里春江图》的绣品。将绣技与画技结合,甚至在某些细节上做了改动,更能展示十年来大周国力日渐强盛,其精美程度,比画作更胜一筹。 景成帝自然要赏赐于他,可是诸多赏赐都被推拒,最终还是崔相提议,男子最重婚姻,不如赐他个自主择妻的权利。 一个宫侍的婚事热议,最终被樊州案冲击得销声匿迹,卫念秋也只是顺口提一句。元琦拿不准元显现在是闲聊说起,还是刻意提起。 喝了两杯茶,青岚进来请二人去御书房,与刚告退出门的孙尚书和元瑾迎面相遇。几人互相见过礼,各自离开。 元琦踏进御书房的时候,隐约看见南川笑着迎了元瑾二人进了耳房。 事情的详细经过,早就写了奏章,景成帝不过是问了些细节,嘉赏了几句,便让她们回去了。 几日后,宫里颁下旨意,皇三女元琦治河有功,封为郡王,赐号“襄”。元琦接了旨,郡王的爵位和“襄”的封号也都在意料之中。 同时,四皇女府上也接到了圣旨。 皇四女元瑾查案有功,封为郡王,赐号“循”。 元瑾接了旨,脸色却不太好。 元琦本就是太女一党,得个“襄”的封号算是赏赐。可元瑾得到个“循”的封号,就是皇帝的敲打了。 循,驯顺恭谨之意。 联系到接了景成帝查案的旨意后,朝臣们关于下一任太女的热议,元瑾一阵后怕。 如今皇帝龙体无恙,太女也没有被废,朝臣们就在看好她做下一任太女,无疑是犯了大忌。皇帝如今用郡王封号敲打她,若是再不收敛,恐怕还有更严厉的手段。 正君赵氏担忧道:“殿下,母皇这……” 元瑾勉强扯出一点笑容:“母皇这是在警告我。你明日归家一趟,让母亲和姨母约束族人,切不可有半点招摇。” 赵氏点头:“约束族人是自然,只是殿下,那些投机钻营的人,我们却是约束不了。她们一日不安生,就一日不能消解母皇的猜疑。” 元瑾也知道这点:“如今之计,只能低调,待找到合适的时机,将母皇的注意转移到别处去。” 转移皇帝的注意,那必然得是大事了,赵氏不敢多问。 元琦在府上歇了没几日,耀州传来六百里加急文书。 上称景成二十五年出海的船队现已返航,停留在扶桑修整,将从耀州瑞莲县登陆返京。船队于景成二十五年五月出发,由户部商部司郎中曲亦瑶带队,历时一年半返航。 景成帝龙颜大悦,命工部紧急修缮码头,供船队停靠。 此事是皇帝亲口吩咐,工部十分重视。元显命工部司主事亲自南下监工,务必尽快完成码头的修缮。
元琦这个水部司郎中与此事并无太大关联,她却向元显请命,与工部司主事同去。 元显心中了然。 樊州案后,元琦和元瑾得封郡王,在一众皇女中拔了个尖。元瑾自从得了“循”的封号后,行事极低调,元琦便成了木秀于林了。这次请命南下,也是为了躲躲风头。 “修缮个码头,你去监工便罢,本王让工部司的人去给曲郎中修缮府邸吧。” 曲亦瑶虽然是户部的商部司郎中,却是商户出身,即便在后宫有个得宠的弟弟令君曲氏,前朝为官时仍会被科举出身的官员们为难。 景成帝一直重视海运河运,造船的技术在景成一朝突飞猛进。到景成二十四年,曲亦瑶自请出海,宣扬大周国威,以曲家的财富供养船队。 景成帝一面倚重曲家,一面又忌惮财富过于集中。曲亦瑶愿意散尽家财,大大讨了皇帝的欢心,对于出海一事十分支持。 她这一趟回来,带来了许多金银和种子作物,收获颇丰。可以想见,曲家会给大周贵族带来怎样的冲击。给她修缮宅邸,也是提前释放善意。 而元琦自请监工修缮码头,一面是如元显以为的那样,出去躲躲风头,另一面也是为了最早得到来自外面的消息。 景成一朝,大周对于周边的国家,如高丽扶桑波斯大食,从没有断过鲸吞蚕食的心思。若是要在夺嫡中取胜,有什么比开疆拓土更大的功勋了? 她这样想,总有人能与她想到一处去。元琦出京时,在官道上遇到了元珩的车驾。 “三姐,父君与姑姑许久未见,日日为她挂心。我作为女儿,先替父君探望姑姑,母皇也已经应了。三姐可介意同行?” 元珩的生父是令君曲氏,她这个理由更加充分,景成帝不可能不答应。 元琦心中不满,不能独占鳌头,但面上笑道:“七妹孝心可鉴,我自然不介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