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3章 《蝇王》  (第4/4页)
    陆时说:“任公,关于‘国民性’这个词,我始终觉得有些空旷了。”    梁启超一愣,    “这……你在《日本文明的天性》中,不是常用这个词吗?”    陆时回答:“我刚开始不想用,因为我认为这是对某个特定族群的普遍特性的一种信念。但挡不住夏目君、正冈子规先生喜欢这个词,非要让我用。”    梁启超听懂了,    不是“某个特定族群的普遍特性”,而是“对某个特定族群的普遍特性的一种信念”。    说白了,就是刻板印象。    梁启超问道:“那你是认为,国民性并不存在,而是一种想象?”    陆时回答:“一个民族肯定还是有共性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看辜老先生的文章,国人的精神独立卓越;看您写的文章,卓然有少年气象。谁对谁错?”    梁启超回答:“都对。”    他甚至没有思考。    陆时点头,    “看这本书,读者会想,‘啊,我就是这样’;看那本书,读者又会想,‘这说的不是我吗?’。所以,国民性也是可以引导的。”    人类普遍如此,容易对号入座。    陆时摆摆手,    “我不会写那种文章的。我的想法,还是写。”    梁启超陷入沉思,    “……”    陆时说道:“您看过《动物庄园》吗?还有《是!首相》。哪怕是文学作品,也能进行彻底的讽刺。”    他诵道: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    梁启超愕然,    “这想法倒是与我不谋而合。”    这是肯定的。    因为陆时说的那句话,本来就出自梁启超的散文——    《论与群治之关系》。    这篇文章发表于1902年11月《新》的创刊号上,而《新》是影响力极大的文学刊物。    梁启超好奇道:“既如此,陆教授准备写哪方面?以什么为背景?”    陆时闭目沉思片刻,想到了一本书——    《蝇王》。    的背景是未来世界的核战争时代,一架满载撤离儿童的飞机中弹后被迫在荒岛上降落,    孩子们在没有大人照料的情况下,不得不自己组织起来谋求生存。    表面上,它写的是孩子,    可以和《狩猎》、《洛丽塔》配合,作为三部曲。    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宏大的隐喻:    人性之恶如果失去文明的约束,会变成怎样。    这和当下的日本十分相似。    写出来,恐怕会比《日本文明的天性》更能引发关注。    还有重要的一点:    陆时早就想抄这本了。    他凑到梁启超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梁启超:!!!    “好大胆的题材!这如果写出来,怕是比《动物庄园》还要……嘶……”    甚至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陆时点点头,    “我的想法是,写成多国语言。汉语版的,在《新民丛报》上连载,分几期连载完;日语版的,直接在东京出版;其它语言,则要等汉语版连载结束再说。”    梁启超对此当然不反对。    他只是有些担心,    “稿费的事……”    《新民丛报》也就印个三、四千册,以陆时现在的收入,看得上吗?    陆时说:“没关系的。反正我不差这点儿版税。”    这话听着很自大,    可由他说出来,就显得非常实在,属于真情实感。    梁启超无奈,    “让陆教授打白工,我实在有些过意不去。听说你在伦敦成立了一家私人博物馆,还收集了很多手稿,甚至连科学家的验算都有。既如此,不知道你看不看得上我的手稿?”    陆时:“啊?”    幸福来得太突然,让他有点儿懵。    梁启超却误会了陆时的反应,真诚道:“论销量,我远远不及陆教授。但几篇拙作,诸如《少年中国说》、《保教非所以尊孔论》,还是小有名气的。”    陆时当然不会客气,    “好!好好!我万分荣幸。”    梁启超笑,    “能请陆教授以中文创作,才是《新民丛报》的荣幸。”    陆时又想到了什么,    “既然说起以中文创作,那我可否自由发挥?”    梁启超不解道:“你说的‘自由’是什么意思?想自由到什么程度?”    陆时说:“白话文写作。”    梁启超怔住,随即道:“陆教授啊陆教授,你是真敢想。我远远不如你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