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旧事_第10章 贵人来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贵人来了 (第1/2页)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个人要纯白手起家,很难。

    难在哪里?难在要有贵人相助,而且要是合适的贵人,既然是贵人,就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之所以叫合适的贵人,是有原因的,人这一生,劳碌奔波,可能会碰到很多的贵人,可是他们并不会对你有实质性的帮助。所谓合适的贵人,就是这个贵人能真真正正的改变你的人生轨迹,让你的人生真正有了转机。

    一个人要成功了,可能要感谢很多人。但是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你回过头来想想,他给你带来了转机。

    对刘邦来说,张良就是这么一个合适的贵人。虽然汉初三杰萧何功劳排第一,那是因为他工作做得多,做得细,做得好。而张良,他给刘邦带来得是方向,是战略,行军打仗,建功立业,争霸天下最需要的就是战略。

    战略是什么?它是理想,它是目标,它是方向。我描述的比较简单,还是举例来说吧,比如三国诸葛亮的隆中对,让刘备有了奋斗目标,不用四处寄人篱下,它就是战略。比如宋初赵匡胤定的先南后北统一天下策略。又比如朱升给朱元璋提出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九字诀。再比如******的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论持久战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等等,这些都是战略。

    一个人,有了理想,会飞得更高更远更坚定。

    一支部队,有了战略,会更有斗志更有精神更有胜算。

    此时此刻,打算投靠秦嘉的刘邦恰恰最缺的就是这个方向,推翻秦朝,怎么个推翻法?推翻之后应该干什么?投靠秦嘉对吗?真的就一直寄人篱下?怎么跟诸侯处好关系?

    这些问题估计是深深困扰着刘邦,别以为刘邦整天游手好闲不干活,手脚不动并不代表他脑子不动,试想一下不动脑不动手脚的人怎么能取天下?我相信他其实没有史书写的那么懒散,而恰恰相反他愿意动脑,才能善于纳谏,善于分辨,善于将将。

    相逢不如偶遇。

    刘邦和张良实实在在是偶遇。刘邦在去投秦嘉的路上看到前面一队人马,为首的更是相貌不俗。张良也看刘邦人数不少,刘邦更是额宽鼻挺,颇为神气。

    互相打量一番,便搭起话来。

    在下是城父县的张良,要去投楚王景驹,您是哪位?

    在下是丰邑的刘季,早就听说你的大名,可不可以下马聊聊?

    看出来了吧,刘邦四十几年虽然游手好闲,可真不只是吃喝拉撒睡,他能结交张耳,更听说了张良,还能跟萧何,曹参打成一片。请问流氓能做到么?

    真是流氓,可能结交的就是斧头帮的李老大,庙街的十八少,村东头的小霸王等等之流。

    两人下马找了个安静的地方便细谈。萍水相逢,就促膝长谈,到底谈了什么,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不妨猜猜。

    汉书,史记,都有‘遂属焉’的记载,资治通鉴上是:道遇沛公,遂属焉。

    关键是这个属字,很明显,就是归附,归顺的意思。别忘了张良是要投景驹的,而刘邦也是去投景驹的,一个要投景驹的韩国贵族后裔在途中遇到另外一个投景驹的落魄头领,前者竟然改变主意投了后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