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有人要头疼了  (第2/2页)
不会改,我说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刀还没磨亮呢,做什么事,都是事倍功半,这样要不得。”    “对啊!领导,我来找您,就是想要磨刀的钱。”    钱,又是钱。    洪敏生听了,都想抓头发了。    台里现在如果有钱的话,还用得着推三阻四的吗?    刚刚开组织会的时候,大家还在讨论这个问题呢。    要拍《红楼梦》和《西游记》,钱从哪出?    台里现在肯定是崩子儿没有,能维持正常工作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好在两部名著也不是立刻就要开机,按照洪敏生的想法,王福林要脱产一年读书,《红楼梦》开机至少要等到83年。    《西游记》这边呢?    只要能拖到年后,到时候上面财政拨款也下来了。    可杨婕……    难怪文艺部上一任主任走的时候,还跟他说,戏曲组有个叫杨婕的老太太,极难对付。    “磨刀的钱?杨导,你把话说明白了。”    接着杨婕就把要在全国范围内考察外景地的事说了。    洪敏生闻言,不禁瞪大了眼睛。    外出考察,而且还要在全国到处跑?    这简直闻所未闻啊!    现在的电视剧制作,基本上都是在棚里搭景完成,即便是要取外景,也是就近取材。    “杨导,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早上的文艺部组长会上,曾有人提出过质疑,当时就被杨婕给怼了回去。    洪敏生原以为,就算是有异议,可杨婕也得考虑台里的实际情况。
    “领导,早上开会的时候,可是您跟我说的,一定要拍得比小日子好,台里要是一点支持都不给,我就算是巧媳妇还能做出无米饭来?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摆在这里,咱们想要把《西游记》拍好,特技手段跟不上,只能靠故事性来填补,再将风景和故事结合在一起,否则的话……”    杨婕的话留了一半,洪敏生也明白是什么意思。    要是台里一点儿支持都不给,最后拍出来的作品,观众不认可,别把帽子都扣在杨婕一个人的脑袋上。    头疼,真头疼。    洪敏生不光想揪头发,还想捶两下子缓解缓解。    “外出考察的话,你准备要多少钱?”    有门儿。    杨婕眼底精光一闪,心里飞快的盘算着。    “考察组的人,我、老王、彭丽、老孙,再加上小顾,对了,我还想从外面调一个人过来,不知道行不行。”    杨婕在盘算,洪敏生一样也在算着账。    真要是就这么几个人的话,貌似也花不了多少钱。    可这笔挑费不能白出,必须得有个名目,不然的话,上上下下的交代不过去。    “行,这次我应了,台长那边我去商量,不过杨导,这笔钱也得放在整体预算里面。”    杨婕闻言一愣,刚要反驳,可最终还是忍住了。    “行,不过,领导,拍《西游记》台里打算给多少钱?”    “你现在问这个干什么?”    “有多少米,预备多大的锅,米要是不多,我准备那么大的锅有什么用,领导,您给我一个准数,我也好计划着花。”    洪敏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在心里反复的衡量着《红楼梦》和《西游记》这两部戏,明年的财政拨款下来,肯定要先紧着《西游记》这边。    杨婕是个急性子,听她这话口,估计等到明年就得开机了。    《红楼梦》那边可以先缓缓,但也要留出来一部分资金以防万一。    再说了,总不能因为《西游记》,让整个央视停摆,别的工作也要接着往下进行呢。    这么算下来的话……    “300万。”    “美金?”    “想什么呢?”    洪敏生差点儿蹦起来。    还美金呢!    现在国家建设,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外汇,去年进口的那台ADO,还是台长王峰找轻工业部磨来的两万美金。    拍个电视剧,还想要美金?    你咋不上天呢?    洪敏生现在明白如来佛祖为什么要把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了,实在是那猢狲跳得太欢实了。    咳咳……    这样好像有些不礼貌。    300万?    杨婕飞快的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显然甭管怎么算,这么点儿钱也肯定不足以支撑着把整部《西游记》拍完。    闹?    估计闹不来钱。    先花着看,到时候要是真没钱了,台里还能不管?    “行!”    洪敏生松了口气:“你打算什麽时候带队出去采景?”    “明年吧!”    明……明年?    明年外出采景,你现在找我要什么钱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