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烟花三月 (第2/2页)
仗着在茶摊吃喝了不少东西,沐子衿一直在茶摊赖到将近寅时才叫醒已经睡了几个时辰的李思摩。 夜半寅时,黎明将至,不仅是天色最暗的时候,也是守夜人最疲惫之时。与此同时,城楼上的士兵即将换班,状态也最为松懈。沐子衿来到她白天就找好的一处欠整修的城墙边,按照她记忆中墙砖突出的位置,运足海雷真气,一鼓作气攀上了城头。 登上城楼后发现附近无人,她放下绳子把李思摩吊了上来。 “师父,你叫什么名字?”李思摩登上城楼后突然问道。 “我叫……”沐子衿趁机给了他一记头槌,“以后再说!” 她在城楼另一侧放下绳子,让李思摩顺着绳子爬下去。看到他落了地,沐子衿把绳子收回背包。绳子绝不能让守城士兵看到,如果让他们察觉有人偷偷入城,她在扬州的日子也不会安生。 沐子衿站上城楼最高处,打了个无声的口哨。大地漆黑一片,夜空明月不在,唯有紫微星斗在北边的天际闪耀。虽然是再寻常不过的星象,她心中却有些隐隐不安。 万籁俱寂之中,一阵马蹄声从远及近疾驰而来。一道红影划破黑夜,伴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照亮了扬州。沐子衿顺手拿了根点火的木棍,翻身跃下城楼,用木棍抵着城墙减慢下坠速度。眼看着红影越来越近,她瞅准时机在城墙上轻轻一蹬,又轻又稳地落在了赤雁的背上。 沐子衿伸手把李思摩拉上了马,“从今天起,我叫‘青面罗刹’。” 看着一脸难以置信的李思摩,她面不改色地说道:“你现在是我的人,如果有人欺负你,就报我的名字。” 扬州是大禹南部最大的城镇之一,繁荣程度能与之比肩的只有洛阳和京城。虽然他们所在之处只是扬州辖内的茯苓县,但武林大会在即,扬州界内任何地方的巡逻和盘查都会比平时更严。
天大亮之前,沐子衿和李思摩一直躲在一座废宅中,直到听见开市钟响,他们才走上街面。虽然折腾了一整夜两人都已饿扁,但沐子衿眼下还有一件比吃饭更重要的事。 找了半天,她才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了她昨天打听到的一家铺子。 “客人有何贵干?”幽暗的店铺里坐着一位干枯的老先生,要是他不出声,大概一时半会都不会有人发现。 “我要做个面具。”说着沐子衿解开青鬼剑,放在老先生面前的桌子上。 寻常人若是看到煞气如此重的东西通常会面色有变,但这位老先生却只是看了沐子衿一眼说道:“五十两黄金。” 沐子衿刚要还价,却发现店铺里摆放的各式面具确实名不虚传做工极其精巧,戴起来不仅贴脸,还有巧妙的透气机关。“可以,但我明天就要。” 老先生把青鬼剑格上的罗刹脸仔细观摩了一番,点了点头算是答应。 交了定金,沐子衿走出店铺,一颗心才算是落了地。在拿到面具之前,她还不能贸然进入扬州城内。扬州城可跟李老头儿那个乡下地方不一样,人多且杂,更何况过几天还要举办那个什么武林大会,她随便想想就能想到不少能认出她的人。头一个自然就是知道她以前身份的不归楼老板,第二个便是因为赤雁刚刚与她结怨的沙罗门门主冯毅,第三个是武当派的邢元真人,要是他来了,搞不好也会对她不利……想来想去,沐子衿愈发觉得她来这里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不痛快。但是等一等,既然是武林大会,岳小愣子不是也会来吗? 作为武林四门之一天义门的少门主,岳当空很有可能会跟他父亲一起来参加这次的武林大会。可是就算他来了,她也不会让他知道他眼前这个戴着罗刹面具的人,就是从小跟他一起长大的沐二公子。她小时候已经给他惹了不少麻烦,长大后也只能给他带去更大的祸端。 “和风飘动,百蕊争荣;桃红似火,柳嫩垂金。萌芽初出土,百草已排新;芳草绵绵铺锦绣,娇花斗春风。” 时近中午,沐子衿正在茯苓县找吃饭的地方,忽听醒木一响,越来越多的人围到一位年轻说书先生的摊前。沐子衿已许久没赶过这样的热闹,忍不住挤进了人群。 “…见几个牧童短笛骑牛背,见几个田下锄人运手忙;见几个摘桑拎着桑篮走,见几个采茶歌罢入茶筐。一段青,一段红,春光富贵。一园在,一园柳,花柳争妍。无限春光观不尽,溪边春水戏鸳鸯…” 眼下扬州也是一派花似锦柳如烟,这段《渭水文王聘子牙》倒是讨喜。沐子衿正要给说书人几个赏钱,却听旁边有人说道:“《摘星楼纣王自焚》也是春景,却没人爱听啊。” 她抬起头想看清那人的脸,却被阳光晃得睁不开眼。她用手遮在眉上抬头再看,那人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周围挤得满满都是人,但不知为何她就是知道,他们都不是他。 “…人人贪恋春三月,留恋春光却动心。” 一朵桃花随风而来,落在刚刚他停留的地方。虽然没什么意义,沐子衿还是拾起那朵花,插到了自己发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