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九一章 南帝问世,未雨绸缪,奇货可居  (第4/4页)
得意的笑。    这…    诸葛瑾只感觉脑壳疼!    他想哭…    可他又不得不强忍着脑壳的痛感,忍着欲哭无泪的心情,他还得堆笑着回答。    “精彩…忒…忒精彩了!哈哈…忒精彩了!”    “关…关四公子大才!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张飞满意的大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走了啊…回见!”    他挥了挥手,带着张仲景与貂蝉,还有一干弟子就往驿馆方向行去。    在张飞的世界里。    接下来还有一出好戏,是个重头戏。    ——认主!    让医圣认主,这戏可好看咯。    …    …    另一边,馆驿中的关麟也没闲着。    张仲景这事儿,诸葛瑾…或者说东吴的推波助澜,关麟一清二楚。    官署门前闹腾,具体怎么回事儿,他也清楚。    张仲景醒了,他更清楚。    事实上,就算张仲景没有醒来,人心都是rou长的,张仲景的弟子又不傻,是非善恶也分得清,只要站出来帮关麟说一句话。    他那什么“逆子”、“恶少”的名头引发的乱子,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关麟不知道张仲景会来衙署,也不知道,他还敲响了登闻鼓,要为关麟鸣冤。    若是知道,他就不会只让张飞去凑热闹了,怎么着他也得过去,张仲景就算了,张仲景的这些弟子给关麟磕一个,不过分吧?    不过,很显然关麟有更要紧的事儿。    准确的说,是因为想到了张仲景。    关麟琢磨出一件大事儿来。    此刻,张星彩磨墨,关麟在纸上书写着什么。    “建安二十二年,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张星彩喃喃念出了上面的文字。    却疑惑道,“如今方才建安二十年,云旗弟如何写建安二十二年的事儿?建安二十二年,会有一场大疫么?云旗弟是怎么推测出来的?”    唉…    关麟幽幽的叹出口气,却只是淡淡的回了句,“有一个方士算出来的,我也不知真假,但总要防范于未然嘛!”    嘴上虽这么说,可实际上…关麟写的是曹植建安二十二年,也就是两年后所著的一篇文章,名为《说疫气》!    在关麟的记忆里,建安二十二年,整个东方世界,没错…是东方世界都将经历一次罕见的超级大瘟疫。    这场瘟疫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根本就治不了。    曹植在《说疫气》中的形容是,这一年家家户户都有死人,全家死的一个不剩很常见,甚至全族人都死了也不稀罕。    而在关麟的印象中。    这一年,因为瘟疫,也死掉了一些有名的人物,比如司马家的顶梁柱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大疫于军中。    建安七子中有五位,这一年全都“嘎”了!    甚至,这一年,刚刚当上太子的曹丕看到这么多人因为瘟疫而死,从而留露出了人生无常的想法,琢磨着赶紧写本书传到后世,万一他就嘎了呢?    于是就有了…    ——“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其次莫如著篇籍。”    同样是这一年,东吴几乎死了三成的兵士,就连二十九岁,十分耿直的“旋风”凌统也被瘟疫带走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最、最要命的是那一年四十六岁的鲁肃也被带走了。    也正是因此。    关麟琢磨着…如今这张仲景的命既已经救下了。    除了医治法正外,是不是可以发挥一些余热,比如…搞出个医院什么的,或者做下药品的研发,未雨绸缪…去对抗两年后的瘟疫。    让那些该死的去死,不该死的活下来。    乃至于,只要这个所谓的“医院”能够治疗瘟疫,那北方与中原岂不是得“一户口本”、“一户口本”的往南迁。    荆州和益州还会缺人口么?    还会缺兵员么?    曹cao就是占了九个矿,可没有农民去采矿啊…    越是这么想,关麟觉得…为两年后的大疫未雨绸缪,医院这事儿大有可为。    ——如果张仲景只是一个人的话,那他就是张仲景。    ——可若是利用他,能纠集起来一波杏林中人,提前将那对抗瘟疫的方剂给搞出来,那张仲景就不是张仲景了,而是南帝…啊不,是南医!    如今东邪、北丐有了,正缺一个南医。    南医不止是救人,更是与曹cao抢人口啊!    需知,三国鼎立,人口是重中之重,是第一生产力。    嘶…    ——『这事儿,可行啊!』    关麟越想越琢磨着,这张仲景,这杏林医者,竟是如此这般的“奇货可居”!    …    …    这么多人提醒…    放心,我记着欠你们三章呢。    容我肚子好了,慢慢补啊!    那该死的冰镇西瓜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