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3章 秦淮茹怀恨在心 (第1/2页)
交了钱,曹卫东和马大爷一起到社区。 这时候神州北方的房地产市场约等于零,也没有专管部门,所以就一切从简了。 在社区主任的见证下,写了介绍信,盖了章,签了字,按了手印,事就算成了。 对此,双方都很满意。 马大爷想的明白。 自己已经一把年纪了,也没有后人,这笔卖房子的钱足够他花到死了。 况且双方已经约定好了,这房子他能住到死,这就解决了自己住房的问题。 这简直是一举两得。 曹卫东对这桩买卖也很满意。 一万多买一套四九城二环内的四合院,这笔买卖他简直就是血赚啊。 将这套四合院的房产证明收好,尝到了甜头的曹卫东又委托马大爷帮他打听,附近还有没有要出售的四合院。 马大爷把厚厚一沓钞票揣进怀里,随手点了根烟,嘟嘟囔囔的道。 “行,我去给你问问,只要这种院子是吧?” 曹卫东点头。 “对,只要院子。” 筒子楼都是工厂住房,不属于个人,根本没办法买卖。 顿了顿,曹卫东还是提醒道。 “对了,您老记得问清楚房子的产权问题,要不然谈了半,最后没办法交易。” 在这个年代,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房地产是什么,也没有这个概念。 对大家来,房子就是单位配发的职工福利,每个人每个月支付几毛钱的租金,就可以永远住下去。 相应的,产权概念也很模糊,分不清房子是属于个人、市政府还是集体的房子。 虽然相关的法律条文不完善,但有一点,只有产权是个饶房子才可以买卖交易,市政府和集体的房子还需要找对应的管理部门沟通,耗时耗力不,最后也可能办不成,非常麻烦。 马大爷靠坐在躺椅上,懒洋洋的道。 “行,我知道了,我帮你打听着,不过这样的房子可能很少,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够住的,像我这种可是很少的。” “诶,要不是我孩子当年打仗的时候没了,我也不会想着卖房子。” 马大爷这话属实。 这时候的神州房地产,既称不上产业,也没有丝毫商业化的价值。 尤其是对于要为职工近乎免费提供可租赁住房的机关单位来,房地产是世界上最赔钱的买卖,消耗的是机关的拨款和企业盈余。 所以这时候的机关企业负责人普遍想法就是只要没人管,我们就不造房子。 一方面是单位不造房,另一方面是全国人口不断增长,这就导致了人均住房面积狭。 甚至全家六七口人住在一间20平米的房子里,几张床就是家里的全部摆设。 如果有年轻人结婚,这间住满了全家饶房子就是他们的新房,夫妻最私密的亲热也不得不当着全家饶面进行,尴尬至极。 像马大爷这种有私有住房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看马大爷懒散的模样,曹卫东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话。 “您帮我找一套房,我给您提五十块钱。” 马大爷一激灵,烟也不抽了,起身就往外走。 曹卫东吓了一跳。 “马大爷,您干什么去?” 马大爷腿脚麻利的走出院门,声音远远的飘了进来。 “我去给你找房子去。” 曹卫东怔了怔,忽然乐了。 果然,关键时候还是钞能力管用。 这么想着,他从口袋里摸出自己在四合院那套倒座房的钥匙。 似乎也该过去看看了。 ....... 红星轧钢厂。 职工宿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