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马周的口信 (第2/2页)
就是这个战略体系的调整, 适合燕然都护这个位置的将领很多, 但最后却是武怀义出镇,其实当初争议还是很大的,但武怀义背后有很强大的势力支持, 牵连到很多人。 马周也是支持者之一,他其实觉得怀玉比怀义更适合那个位置,但怀玉当初亲自找他谈过话,希望他能够支持。 如今武大郎在那边的表现,可以说是出乎众人预料的,连皇帝都承认武怀义的表现很惊人。 漠南DTZ诸部,在颉利被俘长安后,一盘散沙,而在近年颉利、突利等先后病逝后, DTZ各部越发混乱无序起来, 甚至都有点不听长安号令,朝廷以往让李思摩、执失思力他们替朝廷管理漠南突厥诸部,但近年效果很一般。 没有哪个有实力的突厥首领,愿意听从那个他们眼中的杂胡思摩的号令。 武怀义在这种情况下,出镇漠南,都护燕然,都督丰州,结果他的表现异常抢眼,可圈可点,用了很短的时间,把三受降城建立起来了。 这不仅是在河套地区建立了三座军城,而是依托这三座军城,建立了许多城堡守捉镇戍烽燧,驻防了许多镇戍士兵,编练了许多团练乡兵。 以前突厥人牧羊之地, 现在成了北方极坚固的一道防线, 这里大量边民移民戍疆,垦荒种地, 设立了不少边市,与突厥、稽胡、粟特等贸易,互通有无,红红火火。 这些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不少突厥部落就不服管束,甚至有部落冒充马贼劫掠边境,抢夺商人、边民, 武怀义率兵扫荡,用了并不算长的时间,把局势改变了, 杀了一些, 便震慑住了更多。
以前大家觉得武怀义比武怀玉差多了,若无他兄弟武怀玉,武怀义可能也就是子承父业,成就可能也就是个禁军的旅帅校尉,一辈子到顶可能也就是一个折冲都尉罢了,能穿上绯袍就不错了。 武怀义做韶州刺史、广州都督,甚至出任太府少卿、燕然都护,在许多人眼里,那就是因为他有个很有本事的兄弟,甚至族叔武士是宰相,姐夫马周是宰相,武家三个宰相才有他的仕途通畅。 不管他在岭南政绩多好,但人们还是下意识把这些都算到了武怀玉头上。 直到如今, 武怀义在河套,用并不算长的时间,不仅理清形势,打开局面,甚至还把DTZ各部落收拾的服服帖帖,甚至还在碛口那边,跟南下试探的薛延陀人打了一仗, 打赢了,且赢的很漂亮,让薛延陀人吃了个大哑巴亏,闷声退回漠北。 这时,大家才感觉以前小瞧了武怀义。 马周倒是从来没小瞧武怀义这个大舅哥,大舅哥相较小舅子更为沉稳些,一路来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 马周能看清大舅哥的每一步脚印,甚至能预判到他的下一步。 可他始终看不明白武怀玉的想法。 他捧着茶杯抿了一口, “我听到个消息,” “有人说二郎并不在崖州临高养病,还说他根本就没有生过病,” 武玉娥柳叶眉挑起,脸色不满,“什么意思,难道有人想对二郎不利,这是趁我四叔病故,我武家在朝中无人了,想要落井下石了?” “你别动怒,” 马周安慰妻子,“就算四叔病故,武家在朝中也不是没有人了,我不是还在朝为相吗?许敬宗现在也是检校吏部尚书,何况太子殿下也是二郎的学生, 卫国公可是我大唐军神,如今虽不过问政事,但他就算天天在平康坊家中著作兵书逗大虫,那也是一尊真神。” “没有人会想着对二郎不利,就算想,如今也没有人敢出手。”马周直言。 “那这是怎么回事?” “二郎可能去了吕宋,刚你说三郎去吕宋平定土人叛乱,我越发能断定肯定是二郎带着承志去的吕宋,现在二郎定在吕宋,甚至那场仗也是二郎指挥的。” 玉娥担忧的道,“那现在长安传出这风声,是要出事?” “应当不会。” “你从哪听到的消息?” “左羽林将军许洛仁跟我提了一嘴,”马周告诉妻子。 许洛仁是北衙禁军的左羽林将军,从三品,不算多显赫,但他还是皇帝儿时伙伴,自皇帝起兵以来,就一直随侍皇帝左右,甚至许洛仁一直以来都还统领着百骑司,这是不少人都知道的。 许洛仁肯定不会轻易的跟他随口说这事,马周觉得这可能是皇帝让他透露的。 但皇帝又有何用意? “会不会是陛下知晓二郎去了吕宋,不太高兴,所以让许洛仁透话给你,是想让我们给二郎打招呼,让他回来?”武玉娥问。 马周抿着茶, 他有些不太理解小舅子这几年的一些行事,比如一直主动的离开中枢,甚至就选中了岭南那地方呆, 而今又一心一意的要经营海外吕宋, 马周实在猜不透他要做什么。 “你给承志回封信,就当是你收到他要送你吕宋土地的感谢,”马周顿了顿,“这信派个亲信的人亲自送过去,让他捎句口信,把许洛仁跟我说的那话转达。” 马周相信,武怀玉收到这口信后,肯定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知晓该做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