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第3/3页)
出去了。 武怀玉留下刘审礼。
“某的经略衙军,如今尚有两千人马,刘公子若是愿意,可以留在经略衙军,你是愿为文职还是武职? 若是不愿在衙军,也可以到观察使幕府任职,随你挑选。” 经略使军,或观察使幕府,二选其一。 刘审礼站在那,不动如松,挺立如枪。 “属下听廉帅安排,不任去哪,一定尽心尽力。” 看着这个年轻人,武怀玉想到关于他的一些记忆,他后来官至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高宗时,随同中书令李敬玄率兵十八万征讨吐蕃,大战吐蕃大将论钦陵,可惜兵败被执,三年后伤重死在吐蕃, 但刘审礼的兵败,却主要还是因为李敬玄后期不至,孤军无援才败的。 刘审礼还有个侄女,后来成为睿宗李旦的皇后,被武则天下令勒死的。而李旦既是女皇武则天的儿子,也是大唐有名的玄宗李隆基的父亲。 看着这年轻人,武怀玉一时有些走神了,不免想到了武二娘。 “你原本也是在长安卫衙任武职,我看你不如去经略衙军,衙军原有六千人,现在仅有两千人,七营改为四营,” “新来乍到,且又年轻,直接给你一营统领,只怕也难以服众,” 武怀玉沉吟着道。 刘审礼叉手,“属下请廉帅拨给一队人马,请授队头之职。” “队头可就太过屈才了,你怎么说也是长安卫衙里正七品武官,到了地方哪还能这般降级使用。 这样吧,前营副总管,和后营的左团校尉,二选其一。” 如今的经略衙军总共两千人,分四个营,一营就是五百人。 其中前营,有四百人是刚从长安随武怀玉来的北衙四军中的八个队,营总管一般是正六品,副总管从六品下,而团校尉,那就是从七品下。 营总管与中折冲府副职果毅都尉同,副总管与下府果毅都尉同。 副总管和团校尉,一个六从品下,一个从七品下,相差四级。 “属下愿去经略衙军左团。”刘审礼的选择不出武怀玉的预料,他在长安本身也是个七品武官, 现在宁愿选择团校尉而不选营副总管,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好,你先去后营左团报道吧,那二百人我就交给你了,遇到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属下明白,属下告退。”刘审礼退下。 武怀玉看着那个背挺拔的年轻人,其实还是很欣赏的,只不过他估计刘审礼极可能是百骑司的人, 这个百骑司跟百骑营现在是两个不相关的系统,左右百骑营隶属于左右羽林军,而百骑司却是皇帝秘密情报机构。 刘审礼虽没有在百骑营的履历,可武怀玉却从他身上嗅到一股子锦衣卫的味道。 毕竟他当初可也是主掌过六扇门的人。 不过他也不能完全肯定刘审礼就是百骑司的人,也许他是其父刘德威手底下六扇门刑宪司的,但武怀玉估计李世民也不会让刘家爷俩都在刑宪司。 怀玉想了想,叫来了庞彦章和石守信两义子。 如今二人分别担任经略衙军副军使兼左、右营总管,“刘审礼去了后营做左团校尉,你们暗中多盯着他一点,盯住就行,发现有异动先禀报我。” “义父既然怀疑他,为何还要让他留在衙军,何不将他打发到水师营,或是巡检营,要不把他扔到邕州左右溪去镇守獠蛮也行。”庞彦章直言道。 “放在眼皮底下才更容易看清,也更容易掌握,而且这小子我挺欣赏的,值得栽培。” 至于说他是否皇帝派来的密谍眼线,并不用太担心。假如他真是皇帝派来的眼线,武怀玉要是急急忙忙把他扔到偏远的左右溪去,那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倒不如就让他呆在眼皮底下,这样还能让皇帝安心。 刘德威这个执掌刑宪司的广州都督都来了,武怀玉还用担心一个经略衙军的校尉吗? 武怀玉目光环视都督府后衙, “走吧,回经略使府,” 短短数年,这座都督府已经换了数个主人,从冯立到武怀义再到党仁弘,如今又由刘德威入主, 若再加上曾任都督府长史的唐奉义、侯君集,还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观察使府与都督府同在广州衙城内,相距并不算远。 武怀玉很快就重返阔别半年多的使府, 使府后衙一众留守媵妾也早得到消息,全都精心妆扮好带着自己的儿女来到门口迎接。 “阿郎一路辛苦了,” 一群小儿女们则都跑过来围住武怀玉,抱着大腿喊阿耶。 武怀玉这个抱抱,那个举举,笑呵呵的拥着媵妾儿女们回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