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_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战略制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战略制定 (第1/2页)

    军议还在进行中,众人对现有的两个平策再次进行了一番讨论.诸葛亮却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

    军议开始到现在,庞统的话,意外的少。

    这就奇怪了。

    如果光论战略布局方面,其实现场所有人中,庞统的水平才是最高的人。

    而如今事关大汉国阅北伐,庞统却一言不发,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士元今日言之甚少,可是别有良谋?!”

    诸葛亮见状,赶紧的询问。

    而庞统嘛稍微犹豫了一下,才勉强的笑了一下,道,“确有些想法,只是.不言也罢!”

    这话的吧,就不合理了。

    “既是军议,本应畅所欲言,何谋不可言之?!”张溪不解的问道。

    徐庶也跟着道,“元长之言甚是士元若有韬略,何不畅言之,我等共同参详便是。”

    三个人一起询问,庞统这才叹口气,背手站立,道,“老夫确有一策,然此策.有些奇效,却不合时宜。此番北伐,当为灭国之战,当以平稳为先,故老夫之策,不言也罢!!!”

    庞统话里的意思吧,其实大家都懂。

    灭国战需要的是稳重,平推既可,而庞统最擅长的,是奇策,是出其不意.就算他有策略,但考虑到灭国战的特殊性,庞统也觉得自己的计策有些不够完善,因此不想节外生枝。

    但这事儿吧.诸葛亮听了来兴趣了。

    “士元不妨试言之!”

    这话,要是别人的也就罢了,诸葛亮的.连庞统都诧异的看向了诸葛亮。

    你子跟那个张元长都是一个德行的人,都是用兵谨慎之人,能不冒险尽量就不要冒险怎么现在这种灭国战的时候,却在寻求奇策?!

    别庞统了,就是剩下的四个人,也全都看向了诸葛亮今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给诸葛亮也看的有点不好意思了,只能咳嗽一下,装腔作势的道,“用兵之道,以正合,以奇胜.正奇相合,乃王道也。”

    这话吧.就是在曲解《孙子兵法》了。

    《孙子兵法》里的“奇”可不是“奇策”,是指将领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临阵应变能力强,指挥战术多变.但问题是,所有人都知道,诸葛亮这个级别的军事家,他不可能不懂这些。

    这些话,就是一个给自己的台阶而已。

    行吧,既然诸葛亮都开始不要脸了,那庞统也没啥顾忌了。

    “统之策,乃是新增一路兵马,自蒲坂津渡出兵河东,入并州,自并州往东,过壶关,偷袭邺城!!!”

    这话一出,包括诸葛亮在内,全都不话了。

    都在想这个策略的可行性。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这么一路进兵策略的话,这个计划是真的不上太好曹魏只要派人把壶关一堵,堵住并州进入冀州的通道也就可以了。

    很显然,庞统的意思,是在之前讨论的两路并进的基础上,分出第三路兵马来,进行这个偷袭策略。

    一般来,不管是从河内进兵还是从东郡进兵,都在大家的预料之内,不管是郭淮还是司马懿,都会提前预判到这种进军情况这也是诸葛亮想要“奇策”的原因。

    战略太容易被人猜透了。

    但如果多出这么一路兵马的变化是不是能有瞒过海的效果?!

    这个,还真的不好。

    而且吧,就算这路兵马最后没能突破过壶关,但只要能扫平河东,进入并州,就可以牵制住在河东郡和河内郡的大部分兵马,为进攻河内的汉军东进朝歌创造机会。

    这一下子,进攻河内的战略选择就变的多了起来,不至于被曹魏方面一堵一个准了。

    至少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方略。

    而庞统之所以犹豫不的原因,在于.兵力不够啊。

    进攻河内也好,进攻冀州南部也好,至少要二十到三十万的军队,负责无法调动起曹魏在黄河的两处防御线。

    如果再增加这么一路兵马进攻河东.至少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