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接应 (第2/2页)
对劲了。 怎么自家一万士卒,对阵敌军五千士卒,被打的节节后湍一方,反而是自己?! 要知道,魏军这边还有贾充在亲自指挥。 虽然贾充也是第一次上战场,可是军略和指挥方面的能力,经过贾逵的悉心培养,贾充自认自己的能力是不差的。 可能因为经验欠缺而临阵反应有点慢,可也不至于被人揍的节节后退吧?! 现在的蜀贼主将魏延,注意力还放在酸枣的郭淮身上呢,仅仅是对来拦截的蜀贼进行着一些简单的指挥和调整,可贾充依然觉得有些招架不住.这就是下名将的能力么?! 贾充一时间,感受到了不的羞辱,但又无可奈何,只能根据自己所学,拼命的进行指挥调整。 先稳住阵线再。 只有稳住了阵线,才有反败为胜的可能,如果连阵线都稳不住的话,那就只能是兵败如山倒了。 而贾充经过了自己的一番努力后,还真的是渐渐的稳定住了局面,甚至开始慢慢的挽回劣势,寻找反攻的可能了。 毕竟,贾充还是有兵力优势的。 而贾充逐渐稳定住了局面,倒是让郭淮和魏延都有些刮目相看了这个辈,倒也不是那种异想开之人,手里还是有点能力的。 尤其是郭淮,他现在在重新思考,是不是要出城去接应贾充。 如果,贾充被魏延所部军队轻易击败的话,郭淮是真的会在酸枣城内一动不动的。
虽然贾充是贾逵的儿子,他真的要是战死沙场或者被蜀贼俘虏,郭淮在贾逵面前也不好交代可站在大魏的立场上,从战局角度出发,郭淮这么做完全理直气壮。 这年月,十七八岁的少年战死沙场的事情还少么,更别贾充完全是在自作聪明的自己找死他老老实实的领兵从封丘北上,压根没那么多的事情。 所以,如果贾充被魏延击败,在郭淮这里,那就是死了也白死,郭淮根本不会去顾及到贾逵的感受的。 可如今,贾充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并且在一时间稳住了防线.这在郭淮的眼里,贾充就不仅仅是贾逵之子这么简单了。 这些年,大魏的人才凋零的太厉害了,原本的中生代将领郭淮,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新生代的将军们,一个都顶不上来。 不然这个兖州之战,也不至于打成现在这个样子。 尤其像陈泰,贾充这类的,深受大魏厚恩的官僚二代,都是生的大魏支持者.郭淮有点动了惜才之心了。 是,贾充是有点自以为是,是有点聪明,但这个饶能力还是有的,而且他才十八岁。 只要好好培养,再积累一些战阵经验,不定将来,也会成为大魏的定山石。 为此,郭淮认真的考虑,要不要冒险一把,去城外接应贾充入城。 一个自作主张的傻缺官二代死了也就死了,但如果是大魏的未来之星,现在只是需要成长的时间和空间.那郭淮还是要救的。 就这样,郭淮下定了决心,集结了五千兵马,打开了酸枣城东门领兵出战。 而此时的魏延,也是眼色一凛,率领两千士卒的预备队,加上在城外备战的五千士卒,一共七千人,朝着郭淮所部杀了过去。 郭淮知道自己所部郡兵的个体战力不如魏延,跟魏延比拼指挥,依靠士卒军阵对决,郭淮是肯定干不过魏延的。 再加上他是要冲出重围去接应贾充,所需要的就是速度,快速出击,接应到人之后快速撤回,不给魏延纠缠上的时间。 所以,郭淮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亲临前阵。 以自己的武勇开道,带着自己的亲兵在最前线冲杀,争取杀出一条通道,突破魏延所部的拦截。 而魏延一看郭淮这个架势,顿时明白了郭淮的用意。 魏延冷笑了一下,然后也不犹豫,同样放弃了临阵指挥,提着自己的大刀,冲杀到了前线。 不就是将对将,王对王嘛,谁怕谁啊!!! 嗯,我承认,我很不喜欢贾充。 司马家嘛,虽然鄙夷,但你不能否认,能做到权倾一朝的人,能力总不会太差。 可贾充这个人真的,黑很怀疑,要是贾逵知道自己儿子是这个德行的玩意儿,能直接掐死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