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单挑 (第2/2页)
r> 没有任何人发号施令,但两人就跟约好了似的,同时爆发出一声大吼,再次催动战马,双方再次交战。 胯下战马,再次开始提速,冲着对方呼啸而去。 而第二回合,二爷没有给张辽强攻的机会,而是主动抢在张辽之前,双手持刀,猛然劈下。 这是要以力取胜。 张辽眼看二爷的大刀劈来,顿时也不敢大意面对关羽这一招还敢大意的人,基本都已经去地下见阎王了。 当下也不犹豫,放弃进攻选择,双手横枪做格挡状,借着马力两马一错的功夫,勉强挡下了这一刀,但也震的手臂有些发麻。 第二回合到此结束,两人不曾久歇,分离一段距离后,不约而同的勒马转向,也不停歇,直接开始第三回合的较量。 第三回合,张辽佯做抢攻,举枪要刺,但一枪迟迟不刺出,一直到两人双马交错时,才俯身刺出一枪,直取关羽肋下。 而关羽呢,也没憋着什么好心,大刀一直拖着就是不动,等着张辽出手两马交错,张辽出手刺出一枪,关羽立刻在马上扭身闪避,同时在扭身之后,凭借强大的腰腹力量再转回来,紧接着就是一刀挥出,劈向张辽的后背。 张辽顿时大惊。 一枪刺出落空,自己刚刚收枪回来,此时两马交错之后,自己后背空门大开,根本来不及回身防守。 情急之下,张辽只能赌一把,猛然前扑抱住马首,身体尽量微侧,藏身在马身一侧,堪堪的躲过了关羽的这一刀。 有一说一,这一招,把在场所有人,不管是围观的众将还是交战对手关羽,都给惊到了。 张辽这一招,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镫里藏身”.可问题是,这年月,是没有马镫的。 在没有马镫的时代玩“镫里藏身”,这不仅仅是马术高低的问题了,对一个人的核心力量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即使是在场的一众小年轻,都不觉得自己能做到张辽的程度。 要知道,张辽今年都已经五十多了。 这一回合结束后,关羽都没有趁势发动第四回合的战斗,反而是勒马站定,对着张辽夸赞了一句,“文远好武艺!” 张辽也赶紧趁机稳定一下情绪,微微一笑,说道,“君侯好手段。” 一方面,双方确实是出于真心的在夸赞对方。 大家都是一把年纪了,一个五十多,一个六十出头,还能保持住这样的武艺水准,实属罕见。 另一方面,两人都是在趁机休息一下。 到底也是年纪大了,武艺虽然都没有落下,但耐力比不得年轻时候。 双方武艺本来差距就不大,如今全力交战之下,仅仅三个回合,关羽就感觉手臂有些微酸,而张辽双臂如今也依然有些微微发麻恢复能力不如年轻时候了。 两人都知道,不能打持久战。 真要跟年轻时候那样,来回斗上个几十回合,一旦力竭的话,那输的肯定是自己尤其是关羽,对这个感觉尤其深刻。 关羽毕竟已经六十出头了,按照常理来判断的话,关羽认为自己的久战能力肯定不如张辽,打持久战,对自己肯定很不利。 而非常巧的是,张辽也是这么想的。 张辽认为,关羽都六十出头了,居然还保持着这样的力量和武艺水准,久战下去的话,自己搞不好真的熬不过他。 因此,两人在稍微休息一下后,同时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必须速战速决。 当第四回合一开始,两人再次催马交战之时,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都采取了抢攻的做法然后两人都被对方的选择吓了一跳。 回合战就是这样,以战马奔跑的速度,两人交战的一刹那,连一秒钟的时间都不到,能做出的改变也有限。 当两人都选择了抢攻,再想改变战法,就会非常困难。 此时,拼的就是双方的应变能力了。 关羽的反应终究是快了那么一些,同时,关羽也有一个优势——他胯下的,是赤兔马。 虽然是二代赤兔马,但毕竟基因优秀,又是关羽精心培育的,一人一马的默契非常的充足。 在这个关键时刻,关羽用力一夹马腹,赤兔马会意之后,在高速冲刺的时候居然还能勉强跃起二尺有余,想要帮助关羽躲过张辽刺来的这一枪。 只要躲过这一枪,关羽再借着马力,居高临下的砍向张辽,相信张辽根本躲不了,必然人头落地。 而张辽呢张辽确实吃亏在马上了。 虽然张辽的马也号称“追风驹”,但这玩意儿就跟自封的和公认的区别一样.马也是好马,但跟赤兔马相比,到底是差了点。 张辽可没办法在高速冲刺的情况下催马起跳。 可张辽的反应,也不比关羽慢多少。 当关羽试图跃马躲过自己刺出的长枪时,张辽就知道,今天的胜负,就在这里了。 要么,自己一枪被关羽躲过,自己硬挨关羽一刀而落败。 要么张辽也没得选了,只能豁出去了。 他双腿紧夹马腹,居然在战马上猛然起身而立,完全不做躲避的,挺枪直刺关羽。 两马一交合,各自狂奔而去。 可马上战将,却双双落马,倒在尘埃之上,一动不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