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铁索连舟  (第1/2页)
    周瑜的脸色很不好。    诸葛亮真的在三天内交付了十万支箭虽然不是造的,是从曹cao那边“借”的。    不管这个箭是怎么来的,周瑜其实都不计较,甚至箭支是不是足额,周瑜都不想派人去清点。    周瑜现在最忧心的是,三天时间,诸葛亮就制定了一次完美的作战,从曹cao的手里骗来了这十万支箭.易地相处的话,周瑜觉得自己做不到这样。    这不是嫉妒,也无关心胸,周瑜单纯就是想把诸葛亮的威胁消灭在萌芽之中。    现在刘备军还不算强大,并不足为虑,但如果等到击败曹cao后,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很快就能壮大起来.这点周瑜是有经验的,毕竟当初孙策下江东的时候,还不如刘备现在的势力,可现在孙权不是坐稳了江东之主的位置?!    周瑜不想承认诸葛亮比他强,但即使有跟自己相似的才能,周瑜也不能放诸葛亮就这么离去。    对了,还有那个张溪。    虽然鲁肃一直不看好张溪,但那分跟谁比。    跟诸葛亮比,张溪肯定是不如诸葛亮的,现在周瑜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如果跟江东的其他一些将领或者谋士比周瑜觉得,张溪要是来江东,搞不好能排进前五。    毕竟,又能出谋划策,又能领军打仗的人,现在的江东真不多,也就是周瑜,鲁肃,张昭.吕范勉强算半个。    其他人不是纯粹的文官,就是单纯的武将,又或者是新投不久,又或者太年轻没经验,暂时不敢重用。    周瑜越想,越觉得诸葛亮和张溪这两人,怎么也不能让他们活着回到刘备身边。    只是,现在周瑜也确实拿这俩没有什么办法。    一来,孙刘联盟还要维持,起码在破曹之前,这个联盟不能破裂。    二来鲁肃坚决反对啊。    鲁肃在某种意义上,是代表着孙权的意志的,鲁肃反对现在翻脸破坏盟约,也可以看做是孙权不想现在破坏盟约。    再者,鲁肃说的也有道理。    “若都督能生擒曹贼,使北方生乱,此二人全凭都督处置。若不能,则我江东需独面曹贼,如此安得久乎?!”    周瑜也不是没有战略眼光的人。    如果这次只是击退了曹cao,那么确实需要刘备来帮着分摊压力,不好跟刘备翻脸。    但如果这次能击杀曹cao,那么北方必乱,刘备留着也是威胁,还不如早早的翻脸,趁刘备势力不强的时候灭掉,江东还能占据江夏,获得江北的屏障。    可惜周瑜有把握击败曹cao,还真的没有把握能击杀曹cao。    再加上.    “都督昔日与元长有旧,诸葛亮之兄诸葛瑾也在江东任职,都督何不请此人出马,说服其弟来投,共效主公,岂不是一桩美事?!”    别说,鲁肃的主意,周瑜心动了。    如果诸葛亮和张溪同时弃刘备而投江东,那他周瑜还要杀人干什么,简直是欢迎到不能再欢迎的了。    因此,周瑜暂时按捺下了杀人的心思,一边没事儿找张溪赴宴,互相联络感情,试探张溪投靠江东的可能性,另一头则是派人去柴桑请来诸葛瑾,让他帮着劝诱诸葛亮。    但.这事儿没成。    当然成不了,张溪要是离开刘备,那也是去投靠曹cao,谁会选择东吴大帝孙十万呐。    张溪可是知道东吴大帝是个啥德行的人的,在这种人手下做事,连张昭这样的老臣,陆逊这样相知四十年的知己,东吴大帝说翻脸就能翻脸的。    无关对错,只能说孙权这个人,前期还算是一个雄主,到了后期,根本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政治机器,一切只为了利益。    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实在是踏实不了。    所以嘛,虽然张溪挺尊敬周瑜的,但对于周瑜明示暗示的招徕意愿,张溪完全当看不懂,不明白,不知道。    至于诸葛亮就更绝了。    他哥到了陆口,跟诸葛亮叙旧结束,才刚刚开了一个劝诱的头,就被诸葛亮接过话头去,反过来劝说诸葛瑾投奔刘备。    闹得诸葛瑾非常的尴尬,知道自己的弟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来意,索性就不再提这事儿了,兄弟两喝酒回忆往事,喝完酒诸葛瑾就撤了。    周瑜白白的浪费好几天时间,最终的结果却让周瑜大失所望。    但这会儿的周瑜,暂时没有心思跟诸葛亮勾心斗角,因为曹军出现了新的动向。    也不知道是哪个脑子抽抽的笨蛋跟曹cao提议的,让曹cao把荆州的大小战船用铁索木板给连了起来。    这简直是天赐的破曹良机。    现在战机已经出现了,周瑜全部的心思都在破曹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