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章 新时代的前夜 (第3/3页)
的语气是真诚的,然而对面年轻人的拒绝也是坚决的。 “真不用,叔,我今天不赶时间,就是单纯觉得够热了而已。” 老刘这才放下心来,他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搬过一张凳子在年轻人对面坐下,随后好奇地问道: “你这天天那么早起来,身体能受得住吗?” “干的是什么工作啊,忙成这样?” 年轻人犹豫了片刻,眼神中似乎闪过了一抹释然。 他回答道: “在岛上工作。” “岛上?!” 老刘立刻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再次确认道: “科学岛上啊?真的假的?你干的不会是电视上说的核聚变吧?” “是核聚变。” 年轻人郑重点头,而此刻的他,语气里也终于有了一丝骄傲。 “乖乖,不得了......我还以为你干工地的呢,天天背个破......背个书包。” “哎,听说你们今天就要点火了,是真的吗?” 老刘语气兴奋,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年轻人,迫切地想从对方口中获取一些“第一手的资料”。 而年轻人也没有让他失望。 “是的,今天上午十点,正式点火。” “新闻上不是已经说了吗?到时候您看新闻就好。” “我知道我知道,新闻是肯定要看的。” 老刘连连点头,动作有些不知所措。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所谓的“大人物”,在他的认知里,科学岛上工作的那些人全都是这个国家的精英,也许自己这辈子也没机会去接触。 但现在看来......似乎也没那么玄乎嘛? 想到这里,他嘿嘿笑了两声,继续开口说道: “以前看到你们总是在电视里,今天终于算是见到活人了......” “也真是走运,要不是你今天不赶时间,我这辈子估计都不知道自己还跟你们这些大人物打过照面了。” 听到这话,年轻人疑惑地看向老刘,下意识地问道: “为啥?” “我要搬了,以后就不开摊了。” 老刘语气感慨地说道。 “这片旧厂区全部都要拆,说是要建工厂,合同都已经签好了,今天是最后一天,明天你再来,这里估计就已经围起来了。” “哦,我知道这事儿。以后这里要建成第一批超导-聚变工业联合体。”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实际上,这个计划他也有所耳闻,不过在此之前,他并没有放在心里。 拆迁......这个话题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友好。 让久居于此的人离开他们生活了数十年的家,也许不会那么容易吧? “那你以后准备去做什么?” 他试探性地问道。 在心里,他已经隐隐冒出了一个想法:虽然自己人微言轻,但如果这些附近的居民的生活因为EASt项目受到了影响,自己还是要尽力帮他们说几句话的。 然而,老刘的回答却让他有些意外。 “我啊,我也进厂----去食堂做白案。” “一辈子都干这个了,还是有点心得的。” “这么快就定下了?” 年轻人问道。 “早就定了,签合同的时候就定了----你不知道,现在缺人啊。” “要是能接受就近安置岗位,还能多领两万块钱补贴呢。” 听到这里,年轻人终于放下心来。 但同时,他却又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超乎了自己的预料。 超导-聚变工业联合体,这个计划在最开始被提出的时候,就充满了高瞻远瞩的技术野心,所有的讨论的核心,也无一不是在凸显着这个项目的先进性、高端性。 如果能够建成,华夏将立刻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聚变能量工业化应用的国家,它所在的这座城市,也将以特殊的方式,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 他一直认为,能参与这个项目里的,应该至少都是与自己类似,或者在自己之上的那些人。 可现在,他却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些人,也是要吃饭的。 站在学术界最顶端的领军者,与夜市摊上一个卖烤羊rou串、酸菜rou沫包的老板,他们的命运,似乎正以一种奇怪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年轻人突然笑了起来。 他开口说道: “你也算是给人类进步出了一份力了。” “那可不是嘛!” 老板哈哈一笑,只当他是说了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年轻人终于喝完了一次性塑料杯里的最后一口豆浆,他拍拍肚子站起身,抬眼看去,街道上的人已经渐渐多了起来。 这里看不到科学岛,但可以想象,那个庞然大物已经做好了苏醒的准备。 远处天空已经渐渐亮起,夜晚已经过去。 在新时代的前夜,许多人的命运齿轮都已经开始转动。 他们或许还未感受到这滚滚向前的洪流,但也许在未来,他们再回忆起这一天时,记住的不会是电视屏幕里EASt装置迸发出的刺目光芒,而是早餐摊子上,那一杯手工磨成的、带着些残渣的豆浆粗糙的口感....... ....... 2012年8月10日,EASt项目第一次点火测试成功,托卡马克装置稳定运行超过60分钟,4台发电机组功率8000mw,人类从此进入聚变时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