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前无古人 (第2/2页)
是看向张昭,谦让道:“子布君乃大贤,请先言之。” 张昭向着鲁肃点头示意,随即开门见山。 他拱手朝刘俭问道,“敢问大将军,欲成高祖之业?欲成文、景之业?或成孝武之业?光武之业?或成霸王之业?” 这话让一旁的刘备脸色一白。 旁边的王朗则是吓得浑身直哆嗦,手中的筷子都有点儿拿不稳了。 张子布啊,张子布! 伱是真敢说啊! 我刚才嘱咐你甚来!? 刘俭也是颇为诧异的看着张昭,心道:这厮这么虎的吗? 刘俭仔细地打量着张昭,不过很快就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 终归还是试探啊。 这张昭哪里是来认主,分明是来相亲的啊。 左探探右探探,非得把你家刨根问底的问个清楚。 不过历史上的张昭身为一州有名的士人,不投陶谦这样和他同样身份的士族,也不投袁术,却偏偏相中了孙策。 想来,孙策身上的那股子虎劲,和他似乎是颇为契合的吧。 于是,就听刘俭慢悠悠地答道: “子布之言,让刘某人愧不敢当,” “今日当着诸君之面,我想说一句,刘某之志,非是我汉室诸代先祖,亦非周武桓文也。” 刘俭的回答让张昭的表情顿时一窒。
一方霸主,帝国的开创者,中兴王朝的君王——这些皆非刘俭的志向,那他的志向是什么? 少时,就听刘俭淡淡道:“我只想做到——前无古人!” 一时间,满厅中人尽皆屏气。 张昭本人的脸上露出了惊诧之情,他的手甚至有些微微的颤抖。 这算是什么志向啊,闻所未闻? 唯有刘备笑道:“诸君不信?诸君可见抚远大将军近些年来所为之事,桩桩件件,难道当不起前无古人这四个字吗?” 鲁肃看向张昭,却见张昭苦笑道:“大将军之志,远非昭所能揣度,先前之准备尽皆无用,惭愧,惭愧,这前无古人,昭实无辅法之能……唯有数言告诫。” 刘俭道:“愿听子布教诲。” “昭虽不知大将军之志为何,然昭知,夫为人君者,谓能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沙场,校勇于三军阵前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刘俭闻言,正色道:“子布所言甚是,我愿诫从之。” 见刘俭如此善纳忠言,张昭心中很是满意。 他随即看向了鲁肃。 “子敬,我只有此略略之言,剩下的你来说吧。” 鲁肃向张昭拱了拱手,随即道:“肃为大将军之志赞!肃虽不知这前无古人,究竟要做到何种地步,然肃要谏于大将军。” “哦?”刘俭轻咦了一声:“子敬请讲。” 鲁肃继说道,“自古成大业者,无不先思基业,后定乾坤。” “昔高皇帝诛项,据关中乃可功成,光武中兴,握河北乃可席卷天下,大汉之二祖虽有困败然而终济大业,原因在于此二祖皆明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道理。” “前事不忘,今日之师,大将军若想成就大业,应该嗣二祖,师法前世之事,寻大业之基也!” 刘备言道:“大将军如今已经富有河北四州,更兼领徐州,此难道非基业?” 鲁肃言道:“大将军之志,若为霸王,则河北乃是基业,然大将军若要做到前无古人之事,那河北便只是表面之基,未涉根本!” “高祖之帝王之基在于关中,世祖之帝王之基在于河北,时移世易,论及今日,为成就大将军之志,大将军之基——当在朝廷!” “为何?” 鲁肃正言道:“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将军若要成就大业,眼下就不应着眼于淮泗荆州或江东之地,而是应将眼光西向!入朝主政,如此,天下可定,大将军之志也可得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