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驱使他向前的  (第1/1页)
    从此以后,被埋葬的“郭铭泰”只能孤芳自赏。    斯人独憔悴的他,心里郁结难当,隐隐中决心破土而出。    他要独立!    郭铭泰拗不过本性的呼唤,以及,毫不掩饰自己对名利的渴望。    他决定偷偷写起来。    不能用电脑,就在手机上写。    他认为自己就是个“过河卒子”,没有退路可言。    既然退无可退,只得拼命向前,非要写出点名堂不可。    驱使他向前的,除了热爱,还有偏执。    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捧着手机码字,他想证明,他写的小说不是“垃圾”,而是文学!    不仅如此,网络上随处可见的某些网络作家都是讲故事的好手,而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了文学性。    让他暂时忘记平淡无味的生活,丰富了他闲暇的时光。    那样的创作,怎么会是垃圾?    “怎么看,它们都是正直而体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高贵的!”    “对于呕心沥血的创作,只要思想是积极正面的,就是文学!”    郭铭泰大概想说的可能是这个观点。    他一直想向妻子证明,自己没有糟蹋天分,没有浪费时间,更不是在写些垃圾东西……    他始终相信,文学不只是高雅到晦涩难懂的,它还包括通俗易懂的,通俗的表达更能贴近人心。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难道非要绞尽脑汁去理解高深的设计?    他说:“我们应该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什么是文学。”    所以,郭铭泰很喜欢斯蒂芬金在《午夜四点》序言里的一句话:    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它正如其他自发性的事情一样,写作本身是超乎金钱之外的。    郭泰铭,也仿佛在为此践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