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断  (第2/2页)
诩和刘晔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袁术如今成了众矢之的,现在就是要趁着这四方混战的机会,看看有无机会谋取江夏。    当然如今这个计划只是一个雏形,具体怎么实践还要视接下来的具体情况而定。    “既然如此,把夏侯惇放了,让他好好帮曹cao打仗去。”    反正这货打仗没怎么羸过,放了也问题不大。    “夏侯惇在几日前已然返回,只是那曹cao来使欲与主公一见,故而一直留在宛城。”    听贾诩这么,张绣好奇心起,“曹cao使者乃是何人?”    “北海孔文举。”    贾诩如是道。    孔融,字文举,徐州鲁国人,为孔子二十世孙。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    后因与董卓在废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一事意见相左,被遣往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国相。    孔融到北海国为相后采限了诸如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等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政策。    又设置城邑、设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了郑玄、彭璆、邴原等贤良,故而颇有政声,被称为“孔北海”。
    建安元年,汉帝迁都许昌,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    其实这些事情如果不是贾诩起,张绣并不清楚。    对于孔融他更多的印象来源于“孔融让梨”这个典故和“建安七子”这个代号。    前者是幼年启蒙道德故事,后者是义务教育文学常识。    所以当听到居然是这个孔融来了南阳,还一直不肯离开想要见自己一面的时候,张绣也觉得有些惊讶。    注意到张绣的表情,贾诩便道:“主公欲见此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和建安七子的名号现在都还没有传开,张绣便道:    “去岁黄祖曾问正平,言曰许都有何人物?    正平答曰‘大儿孔文举,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    今孔文举既来,我便与之一见,看其是何人物?”    贾诩闻言便是一笑,“只怕主公要失望,诩观其人,自负才气秉性,然才器粗略,唯志在靖难,能诗善文,尚值一提。”    张绣:    你就直孔融志大才疏呗,还解释这么多干什么?    等等,兴许是这个成语现在还没有出现?    张绣并不知道,志大才疏的出处正是《后汉书·孔融传》。    由此可见贾诩看饶眼光有多么老辣。    很快,张绣便和孔融见了面。    因为夏侯惇已经被放走,用来交换夏侯惇的粮草辎重也已经交付,所以孔融这次的公事算是办完了。    他留在这里,就是想见见张绣这个明明打败了曹cao,还逼得他在这种关键时刻不得不妥协的人。    所以当听贾诩张绣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返回南阳的时候,他愣是留了下来,一直等到了张绣回来。    张绣原本以为孔融作为一个文学家,应该是干净儒雅的类型,万万没想到,孔融居然生得十分高大威猛。    不但身长八尺,而且看上去孔武有力,威风凛凛。    和他相比自己反倒更像是一员儒将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