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的好四叔!  (第2/2页)
br>    朱允熥默默在心中划了条红线。    老朱是什么人不用多解释,眼下阿标薨逝,老朱心情很差,若是折腾得过分了,反而不美。    得稳重一些!    至于第三步......    “皇孙殿下,燕王殿下来访。”    门外传来太监尖细声,就像断了气一样。    在明初,皇太子、皇太孙、皇子、皇孙、亲王、郡王、世子都被称为“殿下”。    朱允熥此时的身份不仅是皇孙,也是郡王。    燕王朱棣?    朱允熥心中一动,连忙迎了出去。    “我的好四叔!”    “我的好侄儿!”    刚到书房门口,就被朱棣壮硕的身躯堵了回来。    叔侄二人相拥在一起,就跟提前彩排好了一样。    朱棣身材高大雄伟,浓眉大眼,面部饱满,眼神刚毅,留着长长的美髯须。    两颐间多出二缕分叉的胡须,仿若龙须。    他鼻子挺直,双眸深邃明亮,妥妥标准的美男子模子。    此时的朱棣,只有三十三岁,正是精力旺盛,年富力强之时。    走路都带风。    “允熥啊,四叔这些年镇守北平,也没机会来看望你,你过得还好么?”
    朱棣拍着朱允熥的肩膀安慰道。    朱允熥没有回答,而是盯着朱老四的脸,鼻子忽地一酸:“四叔镇守北平十余年,都晒黑了。”    “大丈夫男子汉,黑一点好!”    朱棣挥舞着大手,呵呵一笑:“四叔就想当个黑壮的汉子!”    朱允熥唏嘘道:“谁又不想呢?”    说着将朱棣引入书房落座。    朱棣带着的四名太监随从,则站在屋外守候。    “侄儿,画画呢?”    朱棣看到了书案上的关系图。    “咦,这些是什么?”    他拿起关系图,面露疑惑:“侄儿,你标记的这‘永乐’是什么意思?”    “哦,永乐是我一个朋友,打仗老猛了!”朱允熥嘿嘿一笑。    朋友?    朱棣心说,你小子还有朋友?    转念一想,管你什么猪朋狗友,都不重要,说正事要紧。    身为藩王,不能在东宫滞留太久。    “侄儿,你有什么难处尽管和四叔说!”    朱棣拍着胸脯打包票,眼神灼灼,似乎话里有话。    “对了四叔,正好侄儿有件事想求您。”    “你说。”    朱允熥道:“侄儿身边没个使唤的人,您能给我留两个内侍么?”    “这事啊,好说!”    朱棣面色一喜,冲门外喝道:“马和,方长,你俩留下伺候皇孙殿下!”    “是!”    两名头戴白色三山帽,身着圆领袍的太监应声领命。    马和?    难道他就是名满教科书的三宝太监郑和?    朱允熥打量着名叫马和的太监。    他身长九尺,腰大十围,眉目分明,耳白过面。    就是鼻子有点小。    此时的马和只有二十二岁,还没有受到朱棣重用。    历史上,他是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崭露头角的。    因功被当了皇帝的朱棣赐姓“郑”,升任为内官监大太监,并受命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完成了十五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现在的马和,还是个小角色,只是凭借聪明有眼力能跟在燕王朱棣身后。    对明初的老朱家来说,聪明的太监只是好用而已,算不得“自己人”。    朱棣倒也大方,一句话就让马和二人留下。    他看似大方,实则留了个心眼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