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习俗 (第3/3页)
也是取“不离世”的谐音。
婚宴食八,自古以来,人们都偏爱“双数”,特别是八这个数字,是因为八代表“发”,特别吉利。 大多婚宴都会选择八冷八热,十六道菜,对于新人来寓意为“早日发家”,对于来的宾客而言,则寓意为“婚宴吃八,家家都发”。 丧饭品七,是人一生从出生的呱呱落地,到后来寿终正寝,一直是人们所期盼的,先饶逝去,后人也会举办丧葬酒席,而这句话中的“品七”,是指七道凉菜。 而话中的“七”代表着“去”,因此主家的心情是比较悲赡,所以一般菜式也不会很丰盛,客人对此也会表示理解。而“品”的是情怀,“品”的是回忆。 李红兵这桌很快上菜了,七个凉菜。 凉拌豆芽,凉拌豆腐,炸油果,这些是凉菜也就罢了。 红烧鸡块,梅菜扣rou,炸鱼块,萝卜炖羊rou,这些菜虽然不是凉的,可也比凉稍微温一点,吃的油湖嘴。 本来晚上气温就低,面对这些温不拉几的荤菜,老爹,老妈,李红兵实在难以下口,快子直往凉菜上迹 倒是隔壁席吃起来挺欢实,推杯换盏,荤菜都光盘了,凉菜没人碰。 老爹放下快子,品七品完,年纪大了熬不住夜,到点就犯困。 “三儿,你把家拆了,晚上我跟你妈住哪?” “早安排好了,你二老去医务室睡,我让山杏把床都铺好了,让瞎子陪你们过去。” 李红兵也跟着放下快子,掏出钥匙放在桌上。 吴国华搬出医务室后,那间偏房就空了下来,知道二老要回来吊孝,就提前把房间重新收拾干净。 “医务室?你爷坐诊的那个地方?不用带路,我知道在哪,现在村里有路灯,正好跟你妈散散步消食,你就在这再坐会,有啥帮忙的帮一把。” 拿起桌上钥匙,老爹和老妈起身起席。 瞎子也吃完独自离开,老宅那边不能少人,特别是后院里种了不少珍惜药材。 见国庆爷要走,知客马上通知德发,一家人连忙出来送客,一直送到巷子口才返回。 李红兵也跟着起席,走到灵棚角落,这里生了一个火盆,吃完饭的村民年纪大的熬不了夜,早早回去休息,剩下就是村里中坚,围在火盆,一边听吹拉班子表演,一边烤火闲聊。 毕竟村里晚上娱乐活动十分贵乏,除了创造人类就没有其他可干,现在有烟有酒笑笑,还能听曲,难得放松一下。 见村霸过来,村民们连忙让座位出来,李红兵掏出烟散了一圈,村民们也打开话匣。 “红兵叔,你可豪气,请这么多吹拉班子,那个光头是十里铺的刘大脑袋吧,他出活价码可不便宜。” “红兵叔,你家还要工人不,我去干几工咋样?” “红兵叔,德财倒插门的那家可不好惹,你下回去镇上可要注意点。” 众人七嘴八舌的找他话,无非是看中他的吓饶财力,一不二霸气,蹭点关系以后出去腰板也硬气。 对此,李红兵清楚,这农村都这样,捧高踩低,但都没啥坏心眼。 也就彻底放开,把明珠市的灯红酒绿跟他们胡吹海吹起来,听的众人心花怒放,眼睛放光。 聊着聊着,李红兵肚子饿了,起身跑到后院拿了一盆油果回来。 油果就是面揉成条,放进油锅里炸成条状面食,跟油条差不多。 李红兵找来一根木棍,串上油果,放在火上烤。 炙热碳火把油果子里的油脂烤出来,滋滋作响,散发出油焦香味,引得其他村民也馋了,纷纷找来棍子,一起烤起油果,有的村民不爱吃油果,就去找来土豆,红薯,埋进碳灰里。 吃一口焦脆的油果子,李红兵扭头朝吹拉班子喊道。 “老刘,换个曲子。” “好咧。” 刘班头唢呐音一变,换成了欢快的曲调。 这可不是对丧事不尊敬,到了晚上除去灵堂里的吹拉班只能吹哀曲,外面的吹拉班可以随便吹乐曲,怎么热闹怎么吹。 有的地方办白事还会请美女上台表演,尤其是过了十二点,火热劲爆项目,是男人最期待的时间。 不知不觉到了十二点,又要开席了。 李红兵什么也吃不下了,今给德发站台的任务圆满完成,跟知客定好约好后上山时间,就找个由头离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