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之路_第35章 回家后的首顿晚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回家后的首顿晚饭 (第1/2页)

    在市区龟速爬行半小时后终于开上国道,NY市并不大,但是道路较窄,正在改建中,由此,出城区很慢。

    限乘37人的大巴在国道上逐渐提速,刀小年很兴奋,一直往窗外看,朱明在上车后,把帽子往下一拉,盖住整个头便开始打鼾,很有节奏。

    刀小年怀中抱着电脑包,放在大巴两边的行李安置处显然不安全。大巴行驶2小时后,车速骤降,进入山路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从山顶往山脚逐级而下。

    车里大部分都是学生,不少乘客因为环绕的公路开始一路的狂吐,车里上演你方唱罢我方登台的联袂好戏。

    刀小年将车窗打开了小半,好让空气对流下,但却惹得旁边的朱明一顿埋怨,呼呼灌入的车流风硬是把他吹醒。

    下午三点半,大巴终于驶入大邦县,刀小年和朱明两人在离南站还有3公里便下了车。二人在此分开,刀小年要去西站坐车,而朱明朝相反的东站而去。

    刀小年并未打车,背着电脑包,一手提着用袋子装的两套换洗衣服,一手夹着寒假作业散步一样的往西站方向徐徐前行。

    街道两旁的门店装饰老旧,但门前人流络绎不绝。街道窄是最大特点,不过现在的车辆还没有爆炸式增加,印象中要到2015、16年才会出现交通瘫痪的局面,由此整个城区划区域开始按最新标准改造道路。

    刀小年在一个炭火烤臭豆腐的摊位停了下来,摊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叔,两鬓的胡须很有特色。刀小年直接来了一份5块钱8点臭豆腐。

    摊主烤好一点刀小年就解决一点,吃完最后一点,刀小年付钱走人。往前没走两分钟,便看到前方暂停的农村客运车,一看居然是去往大山镇的。

    “师傅,多少钱?”刀小年三步并两步走上前道,司机约莫三十岁、小平头,cao着本地浓郁的口音道:“25,都是这个价噻!”

    刀小年点了点头,拉开后车门坐了上去,车里已经有三人。等了一会儿,见也没人上车,小平头司机发动了车,往前面慢慢的开车,不停的出声拉客:“还差一人,车满就走。”

    城管还很少见,不过跑车拉客的车辆不少,彼此间因为抢客摩擦不断,单单跑大山镇线路的就不下6、7波不同阵营的客运车。

    不到十分钟又上来一个穿着上看是学生的,小平头哼着小调,脚踩油门往出城发现驶去。快了,再是两小时刀小年便能到家了。

    看这个点,奶奶应该还在山上东一朵西一朵的割猪草吧,爷爷在旁边林子里砍柴,家里喂养着过年猪。

    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折腾,刀小年在叶春村的村口下了车,村里路太窄,客运车开不进去,老家的三轮车倒是畅通无阻。

    拿上自己的行李,刀小年加快了回家的步伐,一路时不时遇到同村的叔叔阿姨:“哟,小年回来啦。”,刀小年一一回复,“嗯,回来了,今年寒假早了两天。”

    走到山脚下,一户人家的瓦房独矗立在,是的这5间连排的瓦房便是刀小年的家。刀小年快步走上去:“爷爷、奶奶,年子回来了。”

    连叫了几声,刀小年才发现爷爷正背着一箩筐的柴从屋后的小路蹒跚而来,刀小年连忙将行李丢在家门口竹椅子上,跑过去接过了爷爷背上的柴,“爷爷,下次少背点,太重了,”跟在后面说道。

    刀大辉笑道:“好好,听我们家年子的。”背后传来道小年声音:“对了爷爷,奶奶呢?”

    “你奶奶还在半山腰,她想再割一点猪草,让我回来先喂猪。要是知道你今天回来,她早就在家了。”刀大辉眯眼,抽了一口老山烟。

    将箩筐里的柴放到柴房,刀小年回过头把行李放到最右边的一间,打开咯吱作响的木门,映入眼前的是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间,屋里摆着一张木架床,对后世来说这种床很硬,膈应人,窗子前边是一张爷爷手工做的方正小桌,上高中前刀小年做作业就是在这完成的。

    屋里再无其他大件,墙面是石灰和碳灰混合粉刷的,十几年过去了也没脱落,质量没得讲。不过整间屋子干净透风,奶奶应该没少打扫。

    刀小年将行李丢到桌上,出了门对猪圈旁的爷爷道:“爷爷,我先去接奶奶,等会儿您先煮饭,我们回来后再炒菜。”

    刀大辉向猪槽倒了半桶猪食,嘴里吧唧了一口老山烟道:“行,年子你慢点啊。”说罢,刀小年也不管脚下的鞋是否会被黄泥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