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归去 四 (第2/3页)
小姑姑倚靠在床边,看到了大堂哥,二堂姐,双胞胎堂姐还有我。已经快半岁的弟弟和不足月的表妹一起午睡还没醒。我们见了小姑姑过来,都很高兴,蹦着跳着。 我mama吩咐了,今天不去爹爹婆婆那边,所以我们几个在屋前屋后你追天我赶的撒欢,大堂哥说,“爹爹都死了,你们不要闹了。”我们仨只知道爹爹是睡着了,才不管他说我们。我们一边逗着家里的小狗狗,一边学着它叫,远远的我们也看到四只小猫也挪到了三爷家的新厨房,今天它们和它们父母一样,又玩到了一起。小姑姑看着我们开心的样子,勉强的也露出一点笑脸。 我家住的老屋,是爹爹婆婆最开始建的房子,是我爸爸七个姊妹也是我和我弟弟出生和从小长大的地方。小姑姑当然是最熟悉不过了。看到我们前后跑,不觉就出了神。 仿佛她看到了十几年前,爹爹手里拿着柳树条也在那个门口,挨个打他们四个小手,只有她大哭的场景,那是自己第一次挨爹爹打。 那天下午,前面不远树林里的几只八哥前后来回的对唱着在“国国国国”—我们听着就像“哥哥哥哥”然后渐渐变成的“哥哥烧火”。 一只八哥唱完,对面的八哥就对着歌一样,“哥哥烧火”的回声来回在林间飘荡传递。小爷和小姑姑还没开始上学前班,已经放了三天暑假的我爸和三爷带着他们两去了树林里。 本来是爹爹三个个大家伙带着四个小家伙在家里摘棉花,摘回来的棉花,松松软软,就是外面的壳太硬了,小爷和小姑姑拨不开。 大姑姑就说:“你两个就在旁边坐着玩,不要捣乱啊!哈哈” 我爸就说:“才放假三天,就干了三天活,大姐今天我们偷偷出去玩一下再回?” 因为刚到夏天,棉花开的并不多,趁爹爹出去玩了。 二姑姑说:“你们出去玩吧,没有多少活儿。一会多带点桑枣子回来哈,不要吃独食哈!” 高兴的我爸和三爷就带着小爷和小姑姑出来了。 匆忙路过聒噪的树林,连好听的蝉鸣,河边的蛙声也顾不上了,大手牵小手,一路飞驰,几棵肥大的桑树突然就出现了,各种小朋友在树底下仰着头舔着舌头等着,大娃子们都已经爬上去占领了各大桑树的枝桠。 独有一棵桑树长着长着就跟拐了弯一样,直接把枝头延伸到了河的上空,底下还有撑着摇摇晃晃的小船拉着树枝条的两个胆子大的娃。 桑树可是我们村娃儿们最爱的树,春天的时候,出生在报纸上面的灰色蚕子在小学里面是传播最快的,你撕一点报纸放在火柴盒子里面,我撕开一点放在胳肢窝养大,我爸从学校带回家里的蚕子。小姑姑看见了,先是央求我爸分了一巴掌大的报纸,满满的几百颗小蚕子,小姑姑又央求了我婆婆好久,才弄来一个婆婆的摸香的小铁盒子,把这些小小的灰灰的蚕子一一剪下来放了进去,晚上都抱着睡。 那些小蚕子,几个晚上不注意都变成了满满蠕动的灰色小蚕。他们就跑到这几棵树上摘新鲜的桑叶喂给这些细心呵护小宝贝。看着桑叶慢慢被咬出各种月亮的形状。 虽然他们不懂,古代既聪明又能干的嫘祖养蚕缫丝织成雍容华丽的衣服,也不懂古代中国的丝绸技艺之发达,更不了后来还有的解丝绸之路。只是这些对于刚上小学和没上小学的他们根本不重要。但是,千百年来,这项伟大的民间工艺,一直在民间延续,最起码在小娃儿们手上视若珍宝,最最重要的是,我养的蚕活了! 灰色的蚕吃完桑叶变成白色的蚕或者变成黄色的蚕,一个一个慢慢变得肥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娃儿长大一般。小姑姑的小铁盒根本不够装了,又去找各种纸片做成大盒子。 眼看着一条一条,肥硕的蚕开始吐丝结茧,变成小小鸟蛋的形状那样的可爱,只是黄色的白色的茧里面只留下那只逐渐老去的蚕了,大概这就是“作茧自缚”的来源吧,又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其实又何尝不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呢? 至于结完了茧,他们就没有下一步去做什么衣服换钱了,因为夏天就要来了。 到了夏天,桑树开始结果子,大大小小的桑葚就一夜之间挂到了树上。桑葚这个词太难读,也不好写,因为它就像红色和深红色的小枣,所以从我父辈起它就叫“桑枣子”…绿色的难吃,红色的不甜,唯有深褐色,深紫色的又多汁又甜。 因为都是我爸的同学和年长一点村里的人,所以也不存在抢占树的情况,我爸也爬上了一棵树,直接往更高一层的枝桠上站好,低矮地方的桑枣子早已经进了他们的肚子。我爸看到他们,这些男娃女娃们咧开嘴在那里边笑边吃,只见牙齿上全部已经变红,就像吸血鬼一般。衣服上,裤子上,小手上,头发上,无一不是红色和紫色。 有些小家伙,没有家里哥哥jiejie上树去摘的,直接在地上踩死蚂蚁,捡地上掉落的吃的也津津有味。什么洗不洗的,根本没洗这回事,树上的人摘一个吃一个摘一个吃一个,吃的饱了,就开始摘了丢一些给树下的人。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