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分家 三 (第2/3页)
围着她跑啊跳啊,你追我赶,撒泼打滚,好不热闹! 大堂姐也嚷嚷着要喝冰棒水,可是大人哪敢给她喝太多,小小的眯上一口,就像我大伯喝酒的样子。 太阳慢慢行至正头上,空气渐渐热了起来,大妈就牵着耍无奈的大堂姐回去了,就听着渐行渐远的: “我不要回去!” “不要,要冰棒水!” 一个上午,等他们抬起头看前面的时候,已经是一捆一捆的小家伙全部展现在眼前了。 爹爹在后面,也用小镰刀收割那些遗漏的小稻穗,然后把这一捆一捆的稻子慢慢的抬动,全部堆在一起准备打稻谷。 割稻谷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打稻谷,需要把稻子从禾苗上面切段,小稻穗要分成一粒一粒,第三步是在油布上面晾晒,最后晒干了才能装袋拉回家堆在“箩墙”里! 至于变成银白色的大米,那就是夹米机完成的最终工序了。 打稻谷的稻谷机,轰隆隆轰隆隆的响起。大地便开始了它新的动静。 把小捆小捆的稻谷慢慢平放在稻谷机的大嘴巴里面。 里面是电机带动的螺旋叶刀片,所以要格外小心。 稻谷机的侧面就是稻谷粒的出口。出口这里就放着油布,稻谷直接洒落在上面。 稻谷机屁股就是吐青黄禾苗的地方,吐出来的稻草堆积多了以后要马上挪走,免得堆太高了堵住出口。堆的越来越高的稻草容易塌掉,就分成了两堆,这田间到处都是没有横梁的凯旋门,越看越是那么回事! 中午的时间,四亩田已经完成了。 婆婆和二姑姑做饭,小姑姑帮忙准备,他们挑着全家人的饭菜,水,干净的碗筷就来了田间。 今天婆婆和小姑姑做的可是小龙虾,小鱼仔,蒸鳝鱼,蒸土豆,竹叶菜,还有这道番茄鸡蛋汤是我小姑姑做的呢! 小姑姑喊着“爸爸大姐大哥二哥三哥小哥…吃饭啦!今天的菜,可丰盛啦!哈哈!” 你看他们的头发上,脸上,身上,全部是稻草的碎渣,我说鸟儿怎么敢歇在他们帽子上,当成稻草人了么! 经过了整整2天,他们终于完成了这场大丰收! 爹爹cao起当年会计纸和笔,计算着: 家里的12亩足足收了7200斤粮食,分摊到每亩地,已经到600斤的亩产了。 一亩田交足国家200斤,最后剩下400斤,12亩地就是4800斤粮食! 大伯的四亩地最后留下1600斤呢! 完全晒干的晚稻谷已经到了25块钱100斤的价格。 2毛5分钱一斤粮食,4800斤就是1200元钱。 这显然是笔下算出来的理论,晒干以后水分蒸发重量又变少了,还要考虑除开全家人一年吃饭的粮食又会少很多,还有在谷仓里等待的老鼠会偷走不少。所以最后能有个600元的四大伟人大团结,就可以买地建房了呀! 而且粮食是不能随便卖,要是再遇到灾荒年,陈粮就是救命的粮食。再说了也没私人买卖粮食这一行业,如果你急需要钱,可以去粮食站议价,卖给国家。 私人买卖稻谷建设米厂还是6年后的1994年才兴起,那就是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时代了! 目下这些粮食就是继续堆在家里的“箩墙”里面。等着来年开春了,去粮站卖掉,建房子咯! 忙完了家里的两天,一年到头的工作就可以告一段落,养着田准备下油菜花的籽了。 两天后爸爸就跟着去大姑姑家帮忙继续割稻谷了。 高端的稻谷收割机大约在15年后才进入我们村,千禧年以后才逐渐的实现了秋收的机械化,解放了庄稼人的双手。 在此以前,全部依靠的是人力和镰刀。 这人力,当然是亲人的相互帮忙,我爸爸就是这么遇到了我mama,要不然这样,你们能看到二木这小子给你们编写那代人的故事? 我爸是一把割稻子插秧苗的好手,我mama更甚!插秧苗就是明年5月份的事情,我们再叙了。 其实大姑姑让我爸爸来帮,并不是缺这个人手,完全是大姑姑家的几亩地挨着我未来“噶噶爹爹”就是我外公家的地。 巧的是,我“噶噶爹爹噶噶婆婆”就是我的外公外婆他们家就在我大姑姑家前面一家。 俗话说得好啊,远亲不如近邻。 俗话还说得好啊,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田地里,我mama家的四兄弟也在割稻谷,我舅伯最大,然后我大姨,我妈老三,还有最小的小姨我们喊幺爷! 大舅伯和我大姨分别已婚了,现在就轮到老三,就是我妈,最后是我幺爷。 我妈比我爸小两岁。五官很好,个子不算高,主要是也不白。认识二木那小子的都知道,他就是继承了她mama的黑,但是黑也没啥不好,白天的辨识度高啊,你别看他黑啊,他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啊! 我爸也跟着在他们地里也干起活儿来。 我噶噶爹爹说,这是个好后生。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相亲成功了。相亲是青年人的主题曲! 那时候充当媒婆的七大姑八大姨,可亲了,酒席就得坐上席! 忙完秋收以后,我妈就带着我爸去他们经常去摘莲蓬,抠藕带也就是“欧藕梢”的地方! 抠这个字,就是说用手指从里面往外挖,在清澈平静的荷花塘,抠字还是文明了点。 “欧”这个字和抠相近,读音上面更能显示庄稼人的豪气。所以他们都叫“欧藕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