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第1/2页)
    韶柏带来姝回了家。    梧桐嘉苑景色很好,道路两边都是高大的梧桐树。    有风吹,耳边就全是树叶枝桠相互摩擦发出的‘沙沙’声。    茂密的大树在阳光照耀下投出大片阴影,零星金黄的落叶在空中飞舞。    “夏天的时候,这里也不会晒,你会经常出门走走吗?”    来姝问韶柏。    当初宁晚芝在梧桐嘉苑买房子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她在努力替儿子规避紫外线的同时,也希望他能够多出去走走。    可遗憾的是,搬来这里之后,她并没有陪在韶柏身边多久。    “不会。”他回答。    来姝停下来,回头看他,好看的眉轻轻蹙着,有些不舒服。    “你要多出来走走的。”    “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    她又添一句。    韶柏不回答,只是静静看着她的眼睛。    他并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做到这点。    所以他选择沉默。    在韶柏以往的经历里,沉默也是一种逃避的手段。    他不回答,来姝以为他是不愿意。    “你不愿意吗?”    她眼睛里没有多余的情绪,只是看着他。    韶柏喉结滚动。    “我不能保证,经常出来走走。”    说到经常两个字时,他停顿一下,好像对他来说,那是很艰难的事。    来姝面色释然。    “没关系的,我会陪着你,同时呢,你也要做好防护······”    她耸耸肩,转过身走了。    我会陪着你。    被她轻易的说出口。    会陪着我吗?    会陪多久?    来姝已经走出去一段,韶柏骑上车跟过去。    “右转吗?”来姝问。    “嗯。”    “这边呢?还是右转吗?”    “直走。”    “到了吗?”    “还没。”    “现在呢。”    “快了。”    “到了没。”    韶柏没回答,骑着车慢慢滑到一幢房子跟前。    梧桐嘉苑有很多户型,高层、复式、独立户型。    眼前这幢房子就是独立户型。    这一片区域都是这样的独门独院。    院子不算小,几乎一整个被开发成了种植物的土地,不过韶柏什么也没种就是了。    除了院墙角落那一丛已经开败了的木芙蓉,其他地方都光秃秃的,没有生机。    去往大门的石板路再最边边。    韶柏手臂穿过车架把车扛在肩上往里走。    来姝跟在他后面,从一块石板蹦到另一块石板上。    打开门,韶柏把车靠在玄关的墙上,侧着身子让来姝进去。    一楼的窗户只拉着薄薄的纱帘。    整个空间从门口就能一望到底。    原木色系的设计非常温暖。    地板有些凉,韶柏拿出自己的拖鞋让来姝穿上,自己只穿了袜子。    来姝环绕整个空间,动线全都很方便。    虽然只有韶柏一个人住,但他把这里收拾的很干净。    他很会照顾自己的生活。    茶几沙发电视机都在一楼,显然是会客的地方。    沙发靠着的墙面上有很多照片。    有韶柏小时候的,他一个人的,还有和大人的合照。    来姝弯腰看着茶几上的相框。    是一个气质温婉的美人,她坐在椅子上,韶柏打着领结站在她身边。    “那是我mama。”    韶柏洗完手,从厨房端了水果出来。    来姝点点头,又看到墙上挂着韶柏mama和一个英俊男人的合照。    “那位是叔叔吗?”    韶柏抬头看了一眼。    “嗯,是我父亲。”    来姝点点头,男生递过来一串葡萄。    她立马举起两只手避开,“还没洗手!”    韶柏又带着她去卫生间。    卫生间置物架上的物品陈列的很整齐,最下面一层是几个小黄鸭,被韶柏按个头从小到大排列。    来姝脑补了一下韶柏小时候坐在浴缸里看小黄鸭漂浮的场景。    然后嗤嗤笑出来。    她吃着葡萄跟韶柏上了二楼。    拖鞋很大,她每一步都走的很认真。    二楼正对楼梯有两扇大大的落地窗,角度问题,这里晒不进太阳。    从这里望过去,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一片树林。    是让人心情舒畅的景色。    书房正对着一间卧室。    来姝指着那间卧室,“这是你的房间吗?”    “嗯。”    韶柏走过去推开门。    韶柏的房间就和他本人一眼。    简单,干净,但又很不同寻常的感觉。    铁灰色的衣柜。    纯白的书桌。    灰色的床品    还有一个胡桃木的大书架。    地毯也是灰白交错的设计。    整个房间突出一种很适合睡眠的感觉,和一楼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这里甚至没有任何一盆小花小草。    房间很大,也显得很空旷。    书桌上放着很多书籍稿纸,收拾的很整齐。    一个又一个作业本上写着韶柏铁画银钩的字。    书桌靠墙的角落放着一排厚度一样的本子,不像作业本。    “可以看吗?”    来姝询问韶柏。    他没说话,只是伸手帮她拿过来。    来姝翻开,发现上面写的全是菜名,从多年前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