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真实的负宇宙  (第1/2页)
    “请再次确认退出负宇宙位置设定,距离目标恒星1000亿公里。”    度过了4个多小时的超光速旅程,李前辰脑海里回响起一号的询问信息。此刻的立方体与比邻星之间,就只剩下不到0.5光年了。    “确认位置,距离比邻星1000亿公里,退出超光速航行状态。”    他思考片刻,接着说道,“还有,回归正宇宙之后,让立方体保持静默,我不希望咱们被任何人发现。”    “执行你的命令。”    “很好。只不过……”他皱起了眉,困惑的问道,“如果比邻星系中存在智慧生物,它们有没有可能在1000亿公里外观测到立方体?”    “进入静默状态,即便观察者在一公里外,也无法探测立方体的存在,这包括任何波长的光线。”    “你的意思是说……立方体可以从电磁波层面隐去踪迹?”    “是的,立方体通过弯曲空间,实现周围物质的彻底绕行,这也包括光子和电磁波。从观测者角度来看,立方体是完全透明的。    但是,这种空间翘曲设备一旦启动,会和防御屏障以及防御力场产生冲突。所以,在此状态下,立方体不具备完整的防御能力,这一点请你注意。”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李前辰心里想着,“目前倒也不需要屏障的保护,低调行事、避免暴露才是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一号感受到他的想法,接着说道,“还需要提醒你,虽然立方体可以隐去踪迹。但在进出超光速航行状态时,加减速过程造成的空间扰动,可能会被探测到。”    “你说的是……膨胀与压缩空间时造成的扰动吗?”他疑惑的追问着。    “是的,尤其在进入超光速状态时,空间扰动形成的引力波更加明显,中和效率低下。”    “中和引力波?天哪,都是些什么神奇功能!”    他愈发的好奇,“那……咱们下一步退出超光速时形成的引力波,难道……能被彻底中和?”    “中和效率相对较高,同样无法彻底中和。引力波以光速传播,立方体在退出负宇宙的同时,超光速驱动设备造成的引力波,已在正宇宙扩散一定距离。立方体的中和功能只能减弱这些引力波,不能做到完全中和。”    “天哪,这还真是有些棘手!”李前辰不觉间又心烦意乱起来。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对于引力波,他是十分熟悉的。与其说引力波是一种波动,倒更像是类似于水面涟漪的空间形变。    三维空间具备自愈能力,当空间结构因某些原因出现大规模翘曲——也就是收缩或者扩张——只要造成翘曲的源头消失,空间也将自行恢复平整。    只不过,这个恢复平整的过程,就如同石子撞击的平静水面,会向外界扩散出引力涟漪,也就是引力波。虽然人类目前还不具备制造这种空间波动的能力,但探测引力波,早就不是什么高深科技了。    李前辰脑海里盘旋着纷繁复杂的理论与符号,半晌才回过神来,他继续问道,“那么……被部分中和后,残留的引力波强度,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能探测到吗?”    “无法探测。只有三级以上文明,才具备探测残留波痕的能力。”    听到这句话,李前辰瞬间如释重负。他明白,既然人类无法探测,那么文明等级不到二级的天苑四人,同样不具备类似能力。    这让他悬着的心彻底放松下来,同时也将自己的视野范围,投向立方体外的奇妙空间。    那是一片光线叠加的物质海洋。    在负宇宙中,光速是没有上限的,一切事物的运动速度都高于每秒钟30万公里,人类物理学的基石——相对论——完全失去了作用。也使得光线的传递,出现了绝对意义上的混乱。    因为正宇宙光速恒定的缘故,光的传播具有先后顺序。而人类也正是通过观察反射光线,才辨别出物体的特征与位置。    但在负宇宙中,情况就全然不同了。    即便是位置较远的物体,其反射光线也可能先于近处到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难理解,虽然距离遥远,但其反射光线的传播速度更快,自然会同时、甚至先于近处的物体被观察到。    这种不符合人类认知常识的现象,反馈到观察者视角,就表现为眼前这神奇的一幕——仿佛所有物质都叠加在一起,立方体就如同在固体里航行一般。    但这并不代表混杂的光线彻底无法分辨,作为身处其中的观察者,还是能通过颜色、亮度等光波特征,感受出这些怪异光子的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