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肃清寰宇 (第1/2页)
很快,王莘的预感就成了真。 建平三年冬十二月,会稽郡百姓暴动,会稽郡郡守谢琰奉命镇压,兵败后自杀以谢百姓。 很快这股农民组成的军队力量就发展壮大,一连夺下句章、诸暨、余姚等城郭,为首的则是猖獗已久的太平道道主----孙恩。 王莘尚在闺中时就听闻民间多流传信仰太平道,奉献自己,积累功德,便能得道成仙。 当时,她还与好友谢蕴痛斥过这歪门邪道。 若是将自己的金银钱财奉给道主,自己甘于过苦日子便能得道升仙的话,那伏羲以来如此多人间至尊岂不是人人都是仙人,还何须使徐福去寻那蓬莱仙山呢? 不过,谢蕴以为这太平道是百姓自娱之论,倒也不必太过重视,而王莘则以为,如今信徒遍布,若是有心人加以引导,这力量便不可小觑。 两人争执不下,一齐请两人的哥哥谢琰,王谧做评判,谢琰只当女儿家争论一笑而过,王谧倒是认真思考半晌,还是同意王莘的看法。 谢蕴那时气的几日都没理王谧王莘两兄妹,也没理自家哥哥,看人家兄妹情深的,自己哥哥谢琰却是个闷葫芦。 谢琰那时只是觉得,小小邪教,不足为惧尔。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仕途和人生也就止于小小邪教。 事情起于会稽郡连年干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疫疠死者相枕籍。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随着流民迁徙,这些疫病便也到处肆虐。眼见控制不住,再传下去建康城便也要遭殃,句章县令便将所有的流民,无论得病与否,都哄来一处以火焚之,一时间,哀鸿遍野,凄厉之声绕梁三日不绝。 这是一场屠杀,惨无人道的焚烧,数百条人命化为齑粉,散于天地之间。 太平道本就活动在会稽郡一带,听闻如此惨案,便趁势揭竿而起,民怨沸腾,一时之间响应者甚众。 而谢琰听闻句章县令胆大妄为到如此地步,气的连夜便要去将那蠢货捉来,行至途中接到朝廷“先图镇压百姓暴乱,以观后效”的旨意,惨笑一声,提剑孤身而去。 如斯地步,不思安抚民众,想的是如何高枕无忧,谢琰脑中回荡起王莘与小妹辩至最后那一句掷地有声的判词,“千里之堤,溃于蚁xue。朝廷若无作为,迟早反遭所害!” 谢琰孤身纵马入句章城,满目疮痍,马蹄之下血流成河,城中竟无一活物!---那群匪徒已经来过了。 句章县令是蠢材,那太平道道主孙恩也绝非什么善类,在做太平道道主之前,他便是海上十里八方有名的海匪,专行杀人越货的勾当。后来,从海上探亲而归,见这太平道可比土匪头子有号召力多了,便伪称自己信仰太平道,要还这世间一个太平,但所到之处皆是烧杀抢掠,如蝗虫过境一般。 那个蠢材为孙恩起事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朝廷本就岌岌可危的威信在句章县令喊出“给我烧!”的时候,轰然倒塌,那些被骗来的流民的怨念翻腾而起,感染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孙恩振臂一呼,便有数万人跟从,将繁华巍峨的句章城洗劫一空。 那些人入城后,杀红了眼,抢昏了头,他们忘了起事的动机,忘了自己屠杀的是百姓,忘了自己也曾是手无寸铁的百姓。 谢琰登上无人值守的城墙,遥望空城中一片死寂,满心悲愤,挥剑向天,自刎而死。 谢琰脖颈上鲜血汩汩而出,死前仍喃喃,“景朝,乱矣。” 偏安一隅的南景朝,北有赫连部摩拳擦掌,西有大凉虎视眈眈,而内乱一起,这把战火是注定要烧向建康城了。 听闻谢琰之事,王莘心中着急,立刻便要动身去谢府,褚方云及时出现拦住了王莘的脚步,“meimei当真是关心则乱,你如今是哀帝遗孀,又以何身份驾临谢府呢?” 这几日王莘对她的冷淡,她也能觉察出来,不由得懊悔当日为了萧豫开口试探王莘。男人再好,那也是从前,如今能让她过上好日子的是王莘,更何况四年萧豫音讯全无,褚方云心中也不是一点也不怨怪的。 王莘冷静下心神,确实是自己莽撞了,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已非王家女郎而是萧氏宗妇,抬眼看向褚方云,等着她开口。 褚方云是聪明人,向来不做无准备之事,果然见她继续开口,“褚氏曾在建康城有一处私宅,曾经我落魄时差点也将这处宅子典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