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十一章  (第2/2页)
吧!不过,打水有讲究——瓶子顺下去,水灌多少是多少,不可贪心!”村民回头看了一眼张爷庙,再回头的时候,来人和白马都已经不见了踪影,耳畔里却有老者的回音传进耳朵:“瓶子自己灌了多少就是多少啊!少了不解干旱,多了大水冲了房屋田地,切不可贪心!切不可贪心……”这个村民傻了半天才恍然大悟遇到了神仙龙王,赶紧跑下山叫了人来,按着老者的吩咐打水在庙里供上,跪下焚香祷告。没多时,便阴云密布,大雨滂沱,接着就是细雨绵绵,不多不少正好解了干旱。那以后,村里干旱了就如法炮制,没有一次落空的。村名也就更名龙珠峪,旁边的河为了纪念那神马就叫白马河,一直沿用至今。    树生扫了一眼那口枯井——记得小时候,经常和一群小朋友来玩儿,最有意思的就是往枯井里丢石子。“一、二、三、四”,小伙伴儿们总是数到四的时候,“嘎啦”一声才听到石子砸到井底的回音传上来。这口半山顶神奇的井是那么深,树生从小也不相信山上的井里会有水;可这两年,镜门外总传扬着大庙水井里有水了——有来井边戏耍的孩子们回家跟大人说扔石头的时候听到井里的水声了。开始大人们不信,直到有一天,几个人跟着孩子来爬山,才发现神奇的水井真的又有水了。人们就又开始宣扬——龙珠又明亮了,老百姓的好日子要来了......    他捡起一粒石子丢了下去,嘴里念着:“一、二、三、四”——“咕咚”,他惊讶的听到了水声。又丢了一颗,“咕咚”,果然是有水啦?他惊喜的看着面前的井口。片刻,这种惊喜就又转变成了无尽的忧伤——一个念过书的人知道开放十几年,南方早就好过了。龙珠峪传说也好、白马河的故事也罢,总归都是封闭大山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罢了。    树生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知道这时候他躲避的事情已经结束了。父母一定在炕上发愁;玉芬一定在大场院里破口骂街;朵儿一定蒙着被子咬着牙痛恨自己。哎!就不能娶了她再去念书吗?显然是不行的、那是一定的。哎!抛开这些不说,也许整个龙珠峪都把自己当成了巴结村长的“陈世美”——乱了,家里乱了;崔家乱了;白家乱了;镜门下的懒汉摊儿上一定也乱了。    树生想过这些,傻看着山下的村子,似乎突然同情起了小满——也许,他也是个有理想的人,是个和自己一样不甘失败而无法逃脱,最终才变成了那个样子。他突然又想:那林家的状元符为何也不在小满身上显灵呢?五爷光身一个人守着那几道符干啥?几辈子的林家先人真的是因为拥有了符才好过了吗?那爷爷辈整个家族为啥就不兴旺了呢?难道是符失灵啦?哈哈哈,笑话,真是天大的笑话!他对着枯井大笑了几声后又想:那些虚无缥缈的骗人把戏先不提,但就自己今天的逃,是逃了和尚逃不了庙,再给堡里增添上一杆老枪成了小满徒弟,还是为继续念书争取到了一次机会,他的心里打着问号。    假如还能在考一年,报考个什么专业呢?这穷透了的龙珠峪最需要什么专业呢?哎!眼前的事情都乱成了一锅粥,还蹲在井口上做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树生啊,树生,从小憨厚老实的你怎么能干出今天的事情来!他摇着头苦笑着,两眼木木的望着狭长的山沟。    阳光从后脖领子钻进他的后背里,晒的他暖洋洋的打起盹来。这个思绪疲惫甚至脑汁使用枯竭了的年轻人,再也不妄想什么了,好似抛弃了灵魂和思想的空壳一般,蹲在那里几个小时都没有动弹一下。    夜幕降临了。    黑暗和这个蹲在庙院井口上的年轻人融为了一体。只有头顶的天是亮的,数不清的繁星照耀着大地。天空下黢黑的大山包围着巴掌大的村子,隐约散落着点点昏黄的光。    树生起身,慢慢走到庙墙前又坐下,他背靠着残垣移动着目光,在点点幽弱的灯光里辨认着小镜门、寻找着自己的家。    夜半了,云彩慢慢遮住了星光。    山川进入了梦乡,村庄也进入了梦乡。    彻底的黑暗中,只有林树生的心里是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