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7三顾茅庐(五)  (第1/1页)
    曹丕想了想,老见不到孔明也不是回事啊!索性效仿刘备,给诸葛亮留一封信吧!    想着,曹丕一拱手道:“那烦劳诸葛兄借笔墨一用,我想给令兄留封书信!”    诸葛均点头道:“好!”    随后诸葛均一摆手,一旁的小童马上拿来一张空白竹简,又端来了毛笔石砚。    曹丕想了想,捏起毛笔,刷刷点点写到:“丕久慕先生,不想两次晋谒,不遇空回。委实遗憾……”    “今天下纷乱,群雄并起,杀伐争斗,民不聊生。先生既有匡扶宇宙之才,扭转乾坤之能,岂可苟全自己,于草庐中蹉跎岁月……”    “先生如愿为救万民而出山相助,实乃苍生之福。丕自当与先生携手并肩,拯救天下,匡扶正义,砥砺前行,以遂先生平生之志……”    写着写着,曹丕感觉自己没词了,不禁汗了一下。怎么把砥砺前行都写上了?不知道这诸葛亮能不能看懂……    想着,曹丕继续写道:“书不尽言,丕当沐浴斋戒,再拜尊颜!”    写完,曹丕放下笔,吹干了一下字迹,满意的笑了笑。    这一手汉隶书法,写的漂亮!    曹丕不要脸的想着,把书信递给诸葛均。    诸葛均看都没看,直接把竹简卷了起来,微笑道:“曹将军放心,家兄若归来,诸葛均一定第一时间将书信呈与家兄。”    “有劳了!”    “不敢!”    曹丕笑了笑,随后冲着曹真一挥手道:“小小蜀锦,不成敬意,还请诸葛兄笑纳!”    诸葛均没说什么,当真笑纳了!    ……    走出草庐,曹真与曹丕骑马并肩离开。    忽然,曹真哎呀一声,吓了曹丕一跳。    “怎么了?子丹?”    曹丕皱了皱眉,连忙转头问道。他还在想,是不是自己忘了做什么事?    “忘了喝水了啊!子桓,渴死我了!”曹真理所当然的说。    “……”    曹丕一阵狂汗,随后无语的翻了翻白眼说:“得了吧,挺一会儿回去再喝吧!”    曹真苦笑一声,只好点点头。    下岗这一路,曹真絮絮叨叨的发着牢sao。    “子桓,这先生一直不回来也不是个事啊,咱们的两月之期可没多久了!”    曹真这话可提醒了曹丕,曹丕在心里算了一下日子。他们到南阳就花了二十几日,到了卧龙岗,住在村里又五天了。    这样一算,这个月还剩下两天!    转眼就到十月份了!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要请出诸葛亮,还要回邺城,这时间多少有点紧!    曹丕想了想,说:“这样吧子丹,咱们在回村里住几天,然后再去卧龙岗。到时候无论如何也要请出诸葛亮!”    “好吧!”    ……    回到村里,曹丕找人请了个占卜师。据说这先生在这一带很有名气,占卜星相为一绝。只是为人有些倔强,不肯轻易给人算卦,讲究缘分。    但当天下午,曹真就把他带过来了。    曹丕大喜,当即让他给自己占卜吉凶,看哪一日为大吉。    这老先生一把年纪,留了个山羊胡子,眯着眼睛掐着手指,嘴里嘟嘟囔囔了半天。最后说了一句:“七日后为大吉!”    曹丕点点头,当即决定,七日后再去拜访诸葛亮!    其实曹丕骨子里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请诸葛亮出山迫在眉睫,时不与我。曹丕不得不想到这招,唯心了一回。    过后,曹丕问曹真,都说这先生倔强,他是怎么把他请来的?    曹真憨笑一声,说道:“我只告诉他一句,来了有rou吃!他就跟我来了……”    “我靠!”    曹丕顿时哭笑不得,甚至爆了一句粗口。    ……    光阴似箭,一转眼,六天过去了!    诸葛亮也终于回到了卧龙岗上的草庐中,诸葛均见到了兄长后,信守对曹丕的承诺,第一时间拿出了书信给诸葛亮看。    诸葛亮坐在书案前,头戴纶巾,揺着鹅毛羽扇,看着曹丕就给他的书信,看着看着,诸葛亮不禁皱起眉头,仿佛若有所思。    一旁的诸葛均道:“兄长,我看这曹将军诚意十足,更难得有一片爱民之心。兄长若要实现平生之志,此时正是天赐良机!”    诸葛亮眯起眼睛,轻摇羽扇,淡淡的说:“可他毕竟是曹cao的儿子,曹cao,汉贼也!我躬耕南阳,以待明主。岂能随意出山,效力于曹氏?”    诸葛均沉默片刻,说道:“兄长之虑,小弟深知。只是当今天下,谁才是真的明主?明主不来,兄长难道当真在草庐中蹉跎岁月吗?”    诸葛亮听闻,不禁默然。    诸葛均感叹道:“兄长,你一腔才华抱负,如果无处施展,未免太可惜了!”    “虽然这曹丕才十七岁,但以小弟观之,此人堪称当世英主!”    诸葛亮微微一愣,轻摇羽扇,看了眼弟弟问道:“此话怎讲?”    诸葛均道:“兄长不在的这些日子,曹丕来了两次,每一次都温文尔雅,礼遇有加!况且,他一直住在卧龙岗下村庄之中……”    “我这几日听闻,这曹公子来到村庄后,修桥铺路,造福一方。在百姓之中深得人心!连几岁小童都在传唱一首赞美曹公子的歌谣!”    “歌曰:‘隆中牧,曹子桓,自到此,万民欢。’可见百姓对他是何等爱戴!”    诸葛亮默默点头道:“不错,他的一些事,我也略有耳闻。”    诸葛均道:“兄长,以小弟看来,这曹丕虽然是曹cao的儿子,但做人做事,比曹cao还要妥善。而且他书信之中,对兄长的渴仰之思,可见一斑。他的抱负志向,也毫不隐瞒!”    “我想,兄长如果错过此人,只怕悔之晚矣!”    诸葛亮微微蹙眉,没有说话。半晌,喃喃自语道:“这曹丕如不是曹cao之子,那就好了……”    诸葛亮又拿起那竹简,从头再看了一遍后,说道:“也罢!念他这番拳拳之心,一片爱民之意。如他再来,我当亲自接见!”    诸葛均大喜道:“兄长,如此甚好!待你亲自见到他,你便知道他是何等样人了!”    诸葛亮点点头:“我可以不看他曹cao之子的身份,只考验他的为人!如果他当真是立业之主,且心怀仁德。那我便可以考虑出山……”    诸葛均笑着称赞道:“兄长英明!”    诸葛亮笑了笑,转头走到琴房。    月光,照亮了诸葛草庐。琴房中央,摆放着一把古琴。    诸葛亮缓步走到琴边,掀起衣衫跪坐下去,将羽扇放在一旁,伸手抚过琴弦。    随后,一首不知名的古曲,乐声悠扬的透过琴房,传遍了整个卧龙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