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流言(上)  (第2/2页)
母后见谅。”    王德会意,答应道:“奴才遵静观其变为好。    令嘉宫的暖阁中,王德刚走,太后便是气急,怒道:“这孩子!八成是中了马氏的计了!跑去接济锁珠宫了!”    沉安姑姑说道:“陛下这样确实不妥,不为着自己的生母分忧,反而帮着外人去对付自己的母后,陛下这样做,确实是不可取的。”    太后看得较透彻:“皇帝或许是不满哀家前些日子命田和在京中安排大盗行窃来诬陷朝臣,觉得哀家的手伸得如此长了。想扶持马氏,以此达到两宫互相制衡的目的。”    沉安问道:“那太后作何打算?”    太后起身,沉安轻轻扶起太后的手,太后便朝着格外走去边说道:“皇帝想让哀家与马氏互斗,从而两败俱伤,自己好稳固根基。哀家如今就不继续掺合马氏尊封了。让那些反对马氏的人站出来,替哀家效劳。”    沉安看着太后的侧脸,问道:“您是指宸贵太妃娘娘?”太后说道:“李家如今实力太大:李家前朝有李文远做丞相,李宇珩做了庆共军主帅;后宫有宸贵太妃和她的侄女。危急我唐家。虽然哀家与云瑶有这二十余年的姐妹情分,但哀家总归要自私些。”    沉安应道:“太后如此执意,怕是不好。”    太后冷笑:“好不好不重要,自己好便是,哀家在后宫中蛰伏这么多年,早已明了“保全自身,不为他人”的道理。”    沉安见此也不多说什么,更何况宫中行事,奴才本就只能照主子的法子做,更不可违背主意,更不能有自己的思想。    太后吩咐沉安去告诉田和,近日朝事不用过问,更甚也可告假不上朝,只作静观其变。    这几日,皇帝倒也惊讶,太后不仅不在找自己去令嘉宫请安,就连田和也连着告病不再上朝议事了。    太后这般倒让皇帝搞不懂了,转眼离先帝丧仪不到两日,皇帝愈发着急,若是待到自己登基之时,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晚了,但又苦于自己不能与太后开门见山直言,只得想出个妥当之法。    这日晨时,皇帝在见嘉隆宫中批着奏折,王德前来禀报:“陛下,礼部尚书来了。”皇帝也不看着王德,只是说道:“哦。让他进来吧。”王德得了令,就出去传了来睢林。    来睢林上来就跪下道:“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瞟了他一眼,不在意地问道:“哦,来大人,朕今日不上朝议事。你来此作甚啊?”    来睢林正要禀报,皇帝却最先抢话道:“是为了锁珠宫一事吧。”来睢林确实有这个胆子,临危不乱,还一面夸道:“陛下真是厉害,能洞察臣心,臣佩服。”    皇帝不耐烦道:“说吧。”    来睢林开门见山道:“陛下,自古‘以礼治天下’,尊封马氏为嫡母皇太后,是刻不容缓的。”    皇帝随口说了一句:“朕也有此意。”来睢林听到此话,猝不及防,便附和道:“陛下天赐英明,尊马氏为嫡母皇太后,乃是让天下人称赞陛下之英明!”    皇帝解释道:“朕虽然想让马氏做这个嫡母皇太后,但是母后照旧不同意,那要怎办?”    来睢林琢磨了一会儿,也没想出好法子,便支支吾吾地回道:“臣无能。”    皇帝柔中带狠地说道:“是,你无能。那朕就没有办法了。只得遵从母后的意思了。”    “等等,陛下!”来睢林此时慌了神,他忙拖延道。此事他已进退两难,若败,太后定会费尽心思地打压自己;若成,他则可永享富贵。此时均已顾不得什么了。    皇帝又反问道:“哦。那你有什么好发子。来大人,朕刚才亲耳听见你自称自己有法子助朕。可你若没法子,朕治你个欺君之罪!”    来睢林也无办法,灵机一动,说道:“臣想着,可以请黄仁泽大人去说服太后。”    皇帝问道:“你说甚?!黄仁泽?哼!来大人,你未免也太高看黄仁泽了。一个只会打嘴皮子的小人,去说服母后?!来睢林,黄仁泽若真能说服母后,那还不如朕自己去说服母后!”    来睢林没有眼见,立刻附和:“对!陛下去说服!臣请陛下亲自去说服太后!”    皇帝冷笑了一声,“来睢林,是朕高看你了。你这个人,只认金钱,并无慎思明辨之能。你回去,给朕好好做你的礼部尚书去!去!”    来睢林眼见不妙,立时跑了出去,不忘补了一声:“臣告退!”    皇帝被气得烦了,想着如果不找人来制衡太后,又该如何?皇帝决定,必须想法子来迎马氏出来来压制太后,他自己深知,自己是瑚太嫔养大的,唯有沅倩和弘治与太后有母子情分,自己,从来无法得到她的爱。她对自己来说,不过是个生而不养的人母后罢了。他在想啊,怎么办?    对了!还有流言,流言!太后与林允鹤的流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