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兴吴伐楚 (第1/1页)
突然外面出来话语“是我定的”。 神农转头看见一个衣着华贵的中年汉子进来。 “你们买宝剑做什么?”那人问道。 “我们想刺杀一个专权之人”神农含糊回答。 那人仔细端详神农的衣着打扮,沉思片刻说道:“好吧,可以卖给你们一把剑”。 那人叫欧冶子取出定制的五把剑来。 欧冶子取出,并挨个介绍。 大剑有三个: 一把叫湛卢剑。取命为深沉、墨色,意为黑色的胜利的意思。 一把叫纯钧剑。取名为剑出鞘如芙蓉出水,泱泱如水消溶。 一把叫莫邪剑。取名莫邪名之意。 小剑有二: 一把叫鱼肠剑。取名为剑身有鱼的花纹之意。 一把叫巨阙剑。因为巨为切之意,阙为锐利,也就是一切皆如切泥削浆。 神农觉得小剑合适,在鱼肠和巨阙左右为难。 那人笑了笑说:“行刺还是鱼肠合适” 神农觉得此人是识剑专家,就听从了意见。 那人拿着其他四把剑离开,临走时说:“不要忘了今日之事” 神农问欧冶子此人是谁? 欧冶子说是越王勾践。 神农发出疑问:“越王勾践为什么把鱼肠剑让给我们?” 女娲说:“确实奇怪,难道认出我们是哪里人?知道我们准备行刺吴僚吗?” 神农说:“就算知道,这又给越国什么好处?” 想来想去,没有结果。 专诸刺吴僚 神农他们告别欧冶子,携剑交与公子光。 公子光说专诸也准备差不多了。 原来专诸打听到吴王僚喜欢吃烤鱼,便到太湖边向渔民学习制作美味烤鱼的技术。 这时楚平王芈弃疾逝世,孟赢的儿子芈轸继位,是为楚昭王。 伍子胥捶胸痛哭,他失去了向芈弃疾面对面复仇的机会。 伍子胥催促公子光赶紧行动,因为怕最后一个仇人费无极也死去。 公子光说要等待时机。 这时吴王僚趁楚王新君刚立时机派公子庆忌率军去围攻楚国。 大家认为,这正是行刺的大好机会。 公子光于是设宴,将吴王僚请到公子光的府邸,然后将传世奇剑“鱼肠剑”藏于烤鱼中。 神农和女娲呆在屋里,紧张的心都在嗓子眼了。行刺不成,他们恐怕要报销在这里。 外面异常寂静,只听到心脏极速的跳动。 过了一个时辰,公子光进来说:“成功了” 公子光讲述经过。 专诸进献烤鱼的时候,门外的守卫让专诸重新换了一身衣服,防止身上夹带兵器。 守卫虽然心细,但却没有检查烤鱼,当然也就没有发现里面的“鱼肠剑”。 专诸将烤鱼递至吴王僚跟前时,迅速地抽出了藏于鱼腹中的“鱼肠剑”,用尽全身力气刺向吴王僚。 两旁的侍从大惊,纷纷上前阻拦,可为时已晚,毫无防备的吴王僚已经倒在血泊之中不省人事了。 门外冲进的侍卫将专诸乱刀砍倒,顽强的专诸一直支撑着不闭眼,直到看见吴王僚完全咽气,他才闭目死去。 公子光召集手下将吴王僚的侍卫全部杀死灭口。 吴王僚被杀,吴光继位,是为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出任宰相。 可是那位楚王国新台丑闻的大导演费无极,在郢都被愤怒群众殴毙,全家被屠。 伍子胥所有的仇人都死了。 孙武 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商议,准备向西进兵讨伐楚国,但是却没有合适的将领。 这时,伍子胥又通过神秘人找到孙武。 伍子胥“七荐孙子”,使得阖闾同意了接见孙武。 孙武带着自己所著的在隐居时已经写成《孙子兵法》来见吴王,阖闾暗自赞叹写得不错。 阖闾说:“理论能力不错,不知道实践怎么样?” 神农说:“世上最难管理的就是女人” 女娲骂道:“狗屁” 阖闾说:“有道理” 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cao练。 孙武看听到这个命令,哭笑不得,只能奉命行事。 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 但宫女们向来自由散漫惯了,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 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 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 阖闾失去爱姬,心中不快。 孙武亲见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 阖闾沉默不语。 神农劝阖闾说:“失去两个美人,得到一员大将,值啊” 吴王阖闾怒气消散,转忧为喜,选吉日便拜孙武为将军。 破楚复仇 吴王国准备向楚王国发动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总攻击。吴王阖闾自任总司令,伍子胥担任参谋总长,神农和女娲作为顾问。 孙武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楚国旁边有个桐国与楚国离心离德,正好借助” 大家都称赞好计。 所以吴国采用孙子“伐交”的战略,重金策动桐国君臣,使其背叛楚国。 然后,吴王又派人贿赂楚王近臣舒鸠氏欺骗楚王说:“楚国若以军队兵临吴国,吴国一定畏惧楚的威势,然后可以要求吴国代替楚国讨伐桐国。” 楚王觉得有道理,就按此办理。 于是楚军集结,楚王要求吴国攻打桐国,吴王假装被迫同意。 吴国大批军队向桐国挺进。吴兵团水军分别沿长江淮河,逆流而上,陆军则从昭关向西挺进。 楚国见吴国这么听话,自然放松戒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