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京城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第1/2页)
内阁。 这是刘吉等三个阁老办公的地方,可现在这里可不止三个人,六部重臣都来到了这里。 他们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堵刘健。 “哟,众位大人都在,有什么事吗?”刘健此时已经回到内阁当值,一进门就看见这帮人。 “刘大人,你这耍的我们好辛苦啊。”首辅刘吉很不满。 “刘阁老,此话从何说起?” “陛下今日性情大变,你为何一点预警都没有?” “我怎能占卜圣意,陛下想如何,做臣子的管不着吧。” “哼,别以为我们看出来,你和陛下一唱一和,就是想搞我们。” 刘健苦笑,这下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昨晚确实不是这么讲的,都怪那小子的诗。 “诸位,我并没有害人之意,你们可还记得陛下念的诗句?” “那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这两句诗改变了陛下的心境。” “好诗句,陛下真是大才,以前没看出来陛下有如此文采。” “不是陛下作的。” “嘶……那是谁?”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只有两句,但如果有完整的诗词,完全可以和《桃花庵歌》相媲美,意境是完全不同的,堪称大明巅峰诗作之一。 “你觉得当今还有谁能作出这种诗……” “你的意思是当今文坛传奇通州伯?” “我可没说,你自己猜的。” 刘吉惊讶至极,大明最近的三首巅峰诗作,居然是同一个作者。 而且还是一个十六岁,没有念过一天私塾的少年写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整天之乎者也的读书人,天天在干嘛。 难道在逛青楼? 六部大臣议论纷纷,如此天才少年不科举,实属浪费栋梁之才。 “阁老,恳请此子科举,将来必是我大明栋梁之才。” “我等愿上书联名,请此子入国子监。” “我觉得此子可入东宫,为太子伴读。” 这帮人真是绞尽脑汁给方羽提供资源,好家伙,要是个普通人或者说官宦人家,早就是乐疯了。 可刘健知道,方羽根本没有兴趣读书,再者,人家需要读书吗? 不说已经是太子的老师,就说他已经内定了一个异姓王,你觉得你配让一个异姓王去读书? 笑死。 “诸位,你们似乎跑题了,再说诸位和他什么关系,人家凭什么听你的,不要瞎cao心了。” 刘健这话说的有点不识好歹,但也无可辩驳。 “那就说正事,老夫怎么觉得你的意思是,陛下今天性情大变,是通州伯引起的?” 刘吉抓住了重点。 “不,那是陛下为了成全自己,也是成全那小子。” “怎么说?” “那小子虽然劝陛下用人要大胆些,可他自己也是个人才,也是在劝陛下,既然要用他,就给他更多的机会。” “所以陛下就一改常态?” “你觉得要大胆的用人,用原来的办法行吗,陛下都是被你们逼得。” “不是,听你这么说来,搞得我们好像是佞臣。” “不,你们只是思想有些顽固罢了。” “你……” 刘健说的直白,把刘吉气的胡子都歪了,六部大臣也是敢怒不敢言。 心想你懂个屁,这是守礼制,祖宗之法不可乱。 “诸位还是赶紧回去,车马司改制的圣旨立马就会下,诸位不可怠慢。” “刘大人说的对,既然陛下决心已下,我们还是要全力配合的好,散了散了。” 木已成舟,刘吉也无可奈何,他现在倒是很希望改制成功,这样他致仕的时候还有点颜面。 六部大臣拱手离去,心中当然还是有点怨念,他们且看着,如果改制失败,定是要大闹一场的。 …… 转眼已经过去数日,眼看就要到新年了。 这几日方羽写了两份奏章,一份是关于车马司改制东风邮局的,另一封就是关于京城卫生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