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三十九章 洪承畴定计 (第1/2页)
御史周宁在山东青州府被追杀,但是奏折和弹章还是到了京城,一石激起千层浪,平静的朝堂上再次涌动起来,首辅温体仁再也不是那个和蔼的小老头儿,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铁面佛,短短数日之内,连续处理了十几名大小官员,才堪堪稳住朝堂。 骆养性已经疯了,紧急召回了在外面的所有锦衣卫千户,挨个排查。青州千户吕大芳自知罪责难逃,已经畏罪自杀,还留下了一封书信,详细交代了自己与青州知府的关系,并在信中恳求骆养性善待自己家人。 骆养性自动忽略了信中后面的内容,直接将吕大芳的家眷全部投入大牢,等待神祖爷的进一步指示。 事发之后,青州知府黄德佑带着家眷打算逃往辽东的后金,结果走到半路就被赵会元派出的一千快马给拦了回来,立即被押往京城。 李浩根本就不关心这俩人的命运,他现在满脑子里面都是那个御史周宁。本来李浩对他没什么印象,经过张林整理周宁的资料才算有了一些认识。原来这个家伙就是当年大骂赵会元贿赂锦衣卫的那个御史,结果被人家老赵指着鼻子大骂。 一介商贾,敢对着御史跳脚骂街的,除了赵会元赵大老板,整个大明绝对找不到第二个。 周宁是为了弹劾贪官而死,为了大明而死,生的伟大,死的壮烈,连他唯一的孙子都遭了难。这事必须大书特书,大肆宣传,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周宁的事迹,还要写进史书,传之后世。 负责宣传的肖锦已经被叫了过来,耳提面命要他大肆宣扬周宁的功绩。崇祯皇帝也派人到周宁的家里吊唁、慰问,并且下旨在周宁老家建造一座牌坊,以彰显周宁的功绩。 按理说这已经做的很好了,朝廷这样做已经对得起周宁和他的家人了。可李浩总觉得还是不够。必须还得做点儿什么,让周宁扬名天下,给天下的御史树立一个标杆儿,一个榜样。同时也要让那两个混蛋遗臭万年。 黄德佑这混蛋已经被押到了京城,李浩让人把他绑在柱子上,任凭风吹日晒,每日三餐都让他吃的好好的,不能让他死了,先让他活着把人间所有的痛苦都遭受一遍再说。至于自杀的了吕大芳,尸首也被绑在柱子上,同样任凭风吹日晒,跟黄德佑遭受一样的惩罚。 “皇帝,帮我想想,周宁的事情该怎么办?“李浩问崇祯皇帝。 “我已经下旨在周宁老家建造功德牌坊,彰显他的功绩。”崇祯轻声回答。 “这还不够,远远不够!要隆重表彰,要让全天下的人的都知道,朝廷惩恶扬善,弘扬正气,大明朝廷容不下昏官、贪官!”李浩攥着拳头说道。 “周宁还有什么后人没有?不管男女,都要封荫,如果没有,就从他的近支里面挑选一个过继过来,为他延续香火;他的事迹也要写进课本,让全国的大小学生都要知道他的事迹,要以他为楷模,告诉那些学子,关于周宁等忠良的事迹,科举考试会有题目。 还有,让肖锦把周宁的事迹编写成小说,发给那些说书人,到楼堂馆肆去给我宣传。 礼部也要编写忠臣谱和佞臣录,让后世都知道他们的事迹,要让忠良流芳百世,佞臣贼子遗臭万年!” “是,晚辈这就去办”崇祯不敢怠慢,急匆匆回了皇宫。 晚上,神祖府的大厅内,红星厂的大总管赵会元和李浩正在聊天。 “老赵,利用你在商界的身份,在商界来一个募捐,为周宁一家捐款,捐多少都行。目的不在于捐款,而在于营造一种气氛,百姓爱戴忠君为民的好官,不愿意看到忠良之后日子难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忠良之后没有后顾之忧。再一个,也让天下知道,商贾是和朝廷是一条心的。朝廷保护商贾,商贾也要为朝廷分忧。” “好,我回去就办,神祖爷这个想法太好了,既解决了周家的后顾之忧,也分清了哪些人跟咱是一条心的,高!实在是高!!”赵会元竖着大拇指,晃悠着脑袋拍起了李浩的马屁。 “滚......” “哈哈哈哈“赵会元哈哈大笑。 敢于当面调侃神祖爷,整个大明朝都找不到第二个人,连皇帝都不敢,但是赵会元却不亦乐乎,偏偏李浩还一点都不介意。 赵会元回去,立刻召集了不少商贾集会,呼吁商贾为忠良捐款,解决周府的后顾之忧,多少随意,看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 盐业联合会首先响应,三十家盐商共计捐款五十万两白银,见盐业联合会有了行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