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大凌河绞rou机 (第1/2页)
就在高云杰等三人在京城接受召见的时候,在辽东,已经沉寂了几个月的战火再次重燃起来。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蓟辽总督孙承宗已经按照当初和李浩商定的方案,准备开始重修大凌河,以此来吸引和消耗后金。 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大明朝和后金,也就是现在的大清国,谁都没有闲着,大规模的战斗不多,小规模的战斗几乎天天有。 皇太极现在非常的郁闷,因为在朝鲜没有占到便宜,不但没有征服朝鲜,反而激起了朝鲜人复仇的怒火。有些得不偿失,后顾之忧不但没有消灭,还多了一个死敌。自己刚刚坐上的皇位,现在已经出现了不稳的迹象。 这三年多来,由于大明朝的封锁政策,从明国流入到大清的物资少之又少。几次南下劫掠,几乎都是无功而返,还折了不少人手。倒不是他们的边军多么的厉害,而是现在整个大明朝的北方,都遍布地道。等到大军一到,他们就像老鼠一样钻进了地道。地道里面机关密布不说,好非常昏暗、狭窄,八旗勇士再勇猛,在地道里面也施展不开。想从地面上把地道挖开,费工费力不说,等你好不容易挖开了,结果发现里面的人和粮食等物资走被搬到别处去了,一丁点儿都没有留下。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现在明国好像有一支小军队,人数不多,装备及其精良。来无影去无踪,专门挑冬天大雪的天气出来sao扰,焚烧粮食、草料等过冬的物资。辽东的雪厚,都能没过膝盖,马匹都跑不快,八旗健儿的行动受限。可他们却能在雪地里飞奔,行动自如!最让人不解的是这么冷的天,他们一直在荒郊野外,居然都冻不死,难道他们真是鬼神,不惧严寒? 地上的敌人也就算了,无论如何,我八旗健儿都能想办法应对。可天上的呢?简直一点办法都没有!!明国有两个能在天上飞的大家伙,飞到头顶上就往下扔炸弹,十四弟多尔衮在朝鲜吃了不少这个东西的亏。最可气的是它们还能扔下一种能引起大火的炸弹,这种火水都泼不灭!在辽东种点粮食本来就不容易,可粮食快要熟了,那两个东西突然过来,一把火给烧的干干净净。现在大清国的马匹都不敢集中看管,因为天上那个东西烧过几次马厩,损失了数千匹良马。 就在上个月,那两个会飞的家伙居然飞到了沈阳皇宫上面,连炸带烧,刚刚修好的宫殿,被他们毁了几十间房子,死了一百多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现在是秋天,马上又要入冬了,可过冬的物资还差的老远,今年肯定又要有不少人熬不过这个冬天了。现在从明国得不到多少物资,从朝鲜也得不到多少,只能从蒙古人身上下手了。最近莽古尔泰突袭了几个蒙古部落,得到了不少的牛羊马匹,大清国总算是有了一些补充。可是也惹恼了察哈尔部,可汗额哲现在已经遣使去了明国。 一桩桩、一件件,都没有一件顺心的事情。四十六岁的皇太极叹息一声,消瘦的身体靠在椅子上,扔掉手里的奏折,不甘的闭上眼睛。 刚想休息一会儿,自己的心腹大谋士范文程急匆匆进来了: “奴才范文程参见主子爷!” “是宪斗啊,你就不必拘礼了,平身吧”皇太极睁开眼睛,双手揉揉自己的太阳xue。 “奴才谢主子爷!”范文程这才站了起来。 范文程虽然是个汉人,但皇太极对其十分倚重,每逢大事,必定要与之商议。 “启禀主子爷,探子从锦州传来消息,最近明国似乎要有大动作。” “哦??说说看”皇太极一下打起了精神。 “信报上说近期从山海关到锦州的各个城池里,都在集结军队,而且还预备了大批的筑城材料,似乎又要筑城,奴才推测,孙恺阳(孙承宗的号)可能要重修大凌河城!”范文程忧心的说道。 “可是现在筑城,时间上也不合适啊,再有一个月就要入冬了,到了冬天,天寒地冻的,根本没办法修城,即便他此时修城,难道他就敢视我八旗为无物吗?”皇太极有些疑惑。 “主子爷英明,奴才也有此困惑,可这情报似乎不假,最近已有不少奏报,说明军都在cao练兵马,整日不绝。”范文程也很疑惑。 皇太极手里拿着奏报,脚下来回走动,似乎在思考对策。 “不管他们要干什么,就是不能让他们重修大凌河,大凌河城是插进我大清的一根刺,绝对不能留下它!传令阿济格,密切注意明国在大凌河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们真的修城,那就攻打,毁掉城池!” 皇太极狠狠的下旨。 再看锦州这边,孙承宗喝了一口茶,正在听飞艇指挥官孙凤祥的侦查报告。由于有了飞艇和气球的帮助,现在孙承宗对于建虏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由于红星厂的产量的稳步提升,使得大明朝热气球的使用非常广泛,仅仅在辽东,就有三十多个热气球和相关cao作人员。 三十多只热气球沿着山海关到锦州一字铺开,沿途三百里的道路几乎全部覆盖,在通过旗语传递消息,这比快马要方便多了,而且还安全。 六个热气球在锦州东面大凌河的方向前出布置,严密监视着后金的一举一动,两架飞艇还不时的深入辽东腹地侦查。现在大明军队的斥候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阻击后金斥候,遮蔽战场。 “快入冬了,部队的冬装都发下去了吗?”孙承宗问身边的参军。 “都已经发放完毕,每人一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