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救护队 (第1/2页)
进入二月的南汉山城,天气还非常的寒冷,南汉山城里确实张灯结彩。建虏已经退过了汉江,还在北撤当中。 李浩和陈宏范等人早已经进入到了南汉山城,自然受到了朝鲜君臣的热烈欢迎,现在的李浩,俨然成为了朝鲜的大救星,国王李徖也是乖乖的行君臣之礼,毕竟大明国的皇帝也得听这个神仙的,自己行君臣礼也不过分。 大明军队没有过汉江追击,穷寇莫追的道理李浩明白。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就成了当下主要的事情。现在还是冬天,正月的朝鲜,还是极其寒冷的,伤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几乎都没法存活。李国祯的京营里面一共带来了一百多名军医和救护队员,可面对的是上万的伤员,显得力不从心,更何况明军自己的军队里也有不少伤员。 救治力量不足成了难题,救护队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清创、止血、包扎、缝合等事情,在复杂点的事情就得交由军医来处理了。军医只有二十多位,根本忙不过来。带队的军医叫李海江,可能是命里缺水,父母给起了这么一个带很多水的名字。这人三十多岁,很平常的一个人,原来就是京城里面的一个郎中,医术不错,被李浩选中,重点培养当了领头人。 伤员太多,朝鲜御营军剩余的三千来人几乎个个带伤,另外打扫战场发现的朝鲜伤员更多,更严重,不少人已经被冻坏或者干脆冻死了,现在或者回来的也有数千人,再加上明军自身的伤员,差不多有上万的规模。 一百多个医护人员显然不够,因为时间紧,寒冷的天气随时都在夺走伤员的性命,必须争分夺秒。 现在李浩成了朝鲜的救世主,国王李徖对他言听计从。在李浩的建议下,南汉山城里面的空余的房屋迅速被征用,陈宏范还派出部队搜集战场上的一切能用的东西,用来搭棚子,山上的荒草都被割完了,王宫里的丝绸麻布等也都拿了出来,围城一个个的棚子,里面生好炭火,尽量安排重伤员住进来。 为了培养朝鲜自己的医护力量,让大明以后可以放下一些包袱,在李浩的建议下,国王李徖下令从江华岛召集了一千名男丁和妇女,星夜兼程赶到南山汉城,专门跟着明军的救护队学习如何救护伤员。 一个救护队员要带着十几个朝鲜弟子,简单的救护手段很容易学会,救护工作进展就快了起来。这一天中午,李浩正在跟李徖一起吃饭,李海江进来报告,有许多人需要输血才能就过来。 “那就输血啊,你们军医不是都会吗?”李浩不解。 “可选择抽谁的血呢?朝鲜人现在基本都很虚弱,在抽血可能缓不过来!”李海江惭惭道。 李浩明白了,这家伙是不愿意抽自己人的血。这个时候可是个施恩的好机会啊,这家伙怎么不明白呢?要想让朝鲜人都感恩戴德,救命之恩是最好的,抽一管血又死不了人,虽然棒子可能不太领情,可这个时代的朝鲜,对大明朝还是非常仰慕的,总会有一批人感念大明的救命之恩。有这些人心向大明朝,朝鲜就不会彻底倒向建虏,也不怕朝鲜以后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李浩很是慷慨,让京营全部集合,准备抽血。一路上他们没怎么打仗,光看别人打了,既然他们没出力气,那就抽他们的血! 李国祯听到李浩的命令,鼻子都气歪了。 “怎么叫我们没打仗?老子也想打啊,船上那帮孙子一顿大炮就把过来的建虏轰残了,跑的比兔子都快!路上有飞艇压阵,建虏都不敢集结起来,,以前胆小如鼠的辽东铁骑,现在像是吃了豹子胆,胆肥的不得了!一小股一小股的建虏还不够那些骑兵塞牙缝的。从仁川到南汉山城,一百多里,京营光走路了,连建虏额毛都没捞到几根儿,找谁说理去?” 想捞点军功没有捞到,李国祯在营里跳脚骂娘,但是给他八个胆子也不敢到李浩面前跳脚。别看是堂堂的襄城伯,在神仙爷爷面前根本就不够看的。 没办法,虽然牢sao满腹,也只能乖乖的带着京营来到王宫门前广场上,排好队,等着挨个儿放血。 军医和救护队员的血型是老早就查验好了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血型。在这里没有快速的血型检验方法,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每个队员都从自己身上抽点血,然后再从需要输血的伤员身上抽点血,交叉比对,确定伤员的血型,然后根据血型把伤员进行编组。 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查验京营士兵的血型,过程非常繁琐,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查验好血型,所有士兵根据血型去重新排队。 李徖等朝鲜君臣对于输血非常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