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倒霉的多尔衮 (第1/2页)
多尔衮这时已经肝胆俱裂,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多的大炮齐射,惊天动地已经不足以形容当时的场面,火红的炮弹遮蔽了天空!自己还没有冲到明军跟前,就损失了三四千人马,八旗人数上本来就不占优势,这么打下去,用不了几次,八旗就得消耗完! 带着剩余人马撤到火炮的射程之外,多尔衮苦思对策。反正明军的舰船不能上岸,海滩上不能打,那就放进来好了。他们不是要解围南汉山城吗?那我就在路上伏击,没有了大船上的火炮,那些明军依然是待宰的羔羊! 思索好了对策,多尔衮也镇静下来,重新组织分派部队,准备在路上伏击明军。 不损一兵一卒,大军便在朝鲜的陆地上站稳了脚跟,全军上下一个个兴高采烈,士气大涨。 五万援军已经全部下船,组织好了顺序,李浩并没有立刻下令进军。船上一些较轻的火炮被拆了下来,架到专门制作的炮车上,炮车四个轮子,由两匹马拉着,由于马匹不再负重,节省了好多力气。 孙凤祥的两艘飞艇,已经补充好了物资,李浩又给他们布置了新的任务,重新飞上天空,时刻监视着多尔衮的一举一动。 李浩给孙凤祥的任务也很简单,一是充当大军耳目,侦查建虏八旗的动向;二是只要发现建虏的部队,立刻下去轰炸,将他们驱散,为大军前进扫清道路。 其实这就跟前世二战时期德国的闪电战有些类似了,德国人是用飞机扫清路上的一切障碍,李浩没有飞机,只有这两艘飞艇,这玩意儿比飞机可慢多了,而且只是热气飞艇,不是氢气的,载重也非常有限,聊胜于无吧! 大军在海岸休整一夜,第二天一早便起程。孙凤祥的两艘飞艇首先升空,大军按照序列徐徐前进。孙凤祥指挥自己的飞艇前出,为大军清扫道路,另一艘飞艇的留在大军上空,这艘飞艇的指挥使叫石林,原来是个锦衣卫百户,在教导营表现非常抢眼,被李浩选中进了飞艇大队。 登上了陆地,今后的主角就是陆军了。李浩不熟悉整个时代的作战方式,完全交给了登莱总兵陈宏范。大军徐徐前进,天上有飞艇充作耳目,不用派出斥候,大军周围几十里的的动静便一览无余,路上被伏击的可能性不大。 李浩和陈宏范带着大军徐徐前进,不急不躁。前方二十里之外的多尔衮已经是咬牙切齿,不为别的,天上那个会飞的怪物太可恶了,刚刚集结好部队,他就下来扔几个炸药包。虽然炸死人不是很多,但是却引起很大的sao乱,刚刚重整好的部队一下子又乱了。 最可气的,这东西就像苍蝇一样,哪里人多,哪里对明朝军队有威胁,他就往哪里仍炸药包。任你多尔衮足智多谋,拿天上那个怪物一点办法也没有,这还不算,那东西在天上,地上的一切都一览无余,自己的任何举动都逃不过它的眼睛,只要被他发觉了,就是一顿炸药包,让人防不胜防。 建虏骑兵被迫分成多路,由于只有两艘飞艇,完全照顾不过来,好不容易有几股临时组织起来的八旗,趁着飞艇在轰炸别的地方的时候,趁虚而入,靠近了明军。 杜文焕带领的辽东铁骑此刻也没有闲着,分成两三千人不等的数支队伍,分头迎敌,反正每一股的敌人也就数百人的规模,如果两千多蓄势待发的辽东铁骑还干不过数百个已经被飞艇吓破胆的建虏八旗,那趁早回家抱孩子去。 一支支的辽东骑兵被他派出去阻拦敌人。在明军队列两侧,同时爆发数场战斗,荡起冲天的烟尘,战马嘶鸣之中,双方每次对冲总有一些人落马身亡。要看落马的人数,明军显然更多一些,可是却仗着人数优势死死的挡住冲来的八旗,不使其靠近明军本队。 萨尔浒之后,明军极少再与建虏野战。即便是辽东铁骑,与建虏发生大规模野外冲锋的时候也不多见,都是靠着坚固的城墙来作战。即便是杀死老酋努尔哈赤的袁崇焕,也是用宁远城上的大炮,而不是辽东铁骑的冲锋。 而现在的明军骑兵,不远离本队,以逸待劳,对付这些乘虚而入的八旗,虽然有些损失,但终归是有了敢于跟八旗野战的胆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