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腾飞_第四十二章 大明欧洲考察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大明欧洲考察团 (第2/2页)

,都远远超过了他们。尤其是坏血病,这个困扰了欧洲航海二百年像恶魔一样的病症,在明国神祖面前,只用了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解决了,就是因为人体长期缺乏了一个叫做维生素的东西,只要多吃点蔬菜就可以了,十个舰长简直欣喜若狂。折磨他们二百年的病魔真的会就此消失吗?欧洲人的怀疑精神告诉他们不能轻易相信,回航的时候只要主意实验一下就知道了。

    十几个欧洲人也只有汤若望对明朝的食物比较适应,其他的人从开始的不屑,经过极短的时间就进入了痴迷状态。食堂里面的各种糕点,花样繁多的各种菜品、主食,让他们流连忘返。一盘儿炒米饭,就能让他们回味无穷,一碗炸酱面就能让他们丢掉一切绅士风度,明国人都是用两根筷子,手指灵活的不像话,同样的筷子到了他们手里,简直就跟僵尸一样,怎么摆弄都不成,无奈放弃,改成自己的刀叉,刀叉吃西餐还可以,可要说用刀叉吃面条,这就有些难度了。最后只能用自己的手指,至于绅士风度,早被他们扔到九霄云外了。吃完了面条,喝口面汤,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舒展开来。“只有上帝才能吃的到这样的美食!”他们不由的感概,结果引来数道鄙夷的目光。

    李浩在紧张培训的同时,崇祯皇帝也没闲着,准备出海所需的各种物资,各种文书、礼品、船队所需的各种药材、食材、器具,甚至连神祖府的一些最新发明都给搬了出来。一股脑运往天津卫,准备装船。

    为了能够抽干欧洲文明的血液,同时也为了整个访问团的安全,李浩真的下足了血本,甚至不惜将一些这个时代没有的技术、思想都拿了出来,教给这些欧洲人。李浩不担心这些技术的泄露,会给欧洲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只要能抽干欧洲文明的血液,让欧洲的思想和技术都依赖于大明,哪怕他们有一些进步也是可以的,有限度的竞争反而会促进大明自己的进步。

    三六九往外走,大明崇祯九年五月初六,刚刚过完端午节的大明赴欧洲极西之地的考察团出发了。通州码头旌旗招展,李浩和崇祯皇帝带领满朝文武前来送行,周有凤一行五百多人的队伍整齐列队,接受神祖爷和皇帝的检阅,有人为之疯狂,有人为之哭泣,谁都知道,此去远渡万里重洋,比郑和当年要走的还要远的多。大海深邃莫测,喜怒无常,此一去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每个人都写下了遗书,朝廷该有的赏赐也已经提前发放到位。喝过壮行酒,随着周有凤一声登船的命令,考察团登船出发。岸上送行的家属顿时哭声一片。

    周有凤一行先在通州登船,沿着潮白河一路直达天津卫,按着清单清点先期到达这里的各种物资。这里早就提前修建了一个简易的码头,十搜盖伦船就停靠在这些码头上,船帆降下,炮窗关闭,所有的船员都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旁边不远的地方就有三座炮台,几十门大炮正虎视眈眈的对着他们,防止他们骤然发难。物资交接完毕,负责押送和看守物资的锦衣卫和京营士兵开始装船,十名舰长也回到各自的船上,汤若望所在的那艘船就是船队的旗舰,升起了代表旗舰的旗帜。

    考察队有三个首脑,最大的领队当然是礼部侍郎周有凤,还有两个副领队,一个是负责护卫的锦衣卫千户林正然,这人是第一批教导队的队员,矮个子,粗短的身材,性情稳重,深的骆养性和李若琏的看重。还有一个副领队是郑芝龙派来的水手,叫孙同海,自幼就在大海上漂泊,练就了一身的航海的本事,武艺也不弱,这家伙本来是郑芝龙坐舰的统领,可以说是郑芝龙的铁杆心腹,被派来当周有凤的副手。

    李浩强行规定,三个领队不能在同一条船上,即便是队员,也必须按照指责进行混编,分别在不同的船上,也就是说同一职责的队员不能在同一条船上。这样即便是队伍出现损失,也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队伍职能的健全。汤若望不明所以,十个舰长却深以为然,这个办法以后必须在自己的船队里面施行。

    所有物资装船完毕,六艘葡萄牙船和四艘西班牙船组成的联合舰队开始了他们的这次远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