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买卖 (第1/1页)
春晓是对这小吃食的买卖充满信心的。因为原来她就听说过,有一个农村老太太在集市上卖油饼,就一个小油锅,但她儿子要买房子的时候,她就拿出十几二十万的存款。又听说,在一个县城里,有个人就靠卖红薯糖糕供出了几个大学生……当然现在她还没见过红薯叶子,也不知道引进没有,这是其次,总之,春晓相信做这小买卖,不至于一夜暴富,但解决温饱绝对没有问题。 到了道场的这一天,为了确保口感,春晓凌晨就爬起来炸果子,三郎和小郎自然也是赶来帮忙,连容氏也帮忙到菜园子里摘了瓜叶子,用泉水洗了晾干。 春晓炸果子炸得满头大汗,但一点都不敢松懈,毕竟这是第一次做买卖。 容氏娘家原就是做杂货铺子的,她叮嘱三郎:“到时候你先去太平观外合适的地方占好位置,这样能好卖些。” 三郎自是点点头,他找来干净的稻草,在筐子底下垫平整了,然后铺一层瓜叶子,等炸出来的炸糕晾得差不多了再堆上去。虽然只是十来斤的炸糕,但因为炸成一小团一团,居然也堆了个小山样子。葱油饼则只炸了二十来个,用篮子装着。 想了想,春晓又拿出两个陶碗,分别将炸糕和葱油饼切出一小块一小块,到时候请人试吃。 几人做事利索,收拾整齐后便踏着夜色出发。 春晓本是想着让小郎在家里补个眠,但小伙子硬着扯着她的衣角不肯撒手。 越是快到天明,夜便是越黑。去太平观的路程比去集市上还要远,兄妹几人也是打着火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而半途上天已经有些亮了,也有一些做生意的,挑着担子或背着筐子跟他们同行。 道场是设在太平观里的,太平观外的空地看正好适合人们摆摊子做买卖。这个时候没太多的消遣,往往道场、庙会之类的盛世就吸引人们十里八乡地赶来,这个时候做小买卖的盯紧了,不管怎样生意都要比平时要好上不少。 等春晓他们到太平观门口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人支起了棚子,烧开了大锅,卖起热腾腾的面。也有人搭起架子,摆上一些好看的玩偶之类的。还有一些卖香火的,就拿个筐子选了个最靠近观门口的地方张罗了起来……这些人有的住的近,有的是自家有马车、驴车,春晓想想自己这几天不管上山下地全凭两条腿,确实够呛。 春晓他们把摊子摆在卖香火和玩偶的中间,他们占地不大,一个筐子上面架上一个簸箕就可以了。 卖香火的老太太看到金黄流油的炸糕,好奇地问:“咦,你们卖的是什么?” “婆婆,我们卖自家炸的果子,这叫黄金果,您尝尝。”春晓乐于打好交道,用签子叉了两个炸糕送过去,又送了两个给卖玩偶的大叔,“大叔,您也没吃早点吧,尝尝,如果好吃也帮我们吆喝吆喝。” 那老婆婆年纪有点大,牙口不是那么好,她犹犹豫豫地试着啃了一口,发现是酥皮的,而且是她偏好的甜,再吃一口,是软糯的,不禁眉开眼笑,“哟,味道还不错。” “婆婆吃得好的话,也帮我们推荐推荐。”春晓笑着。 婆婆自然满口答应,她卖香火,容易开张,有一个妇人去卖香烛,她便给人家介绍,“吃早点了没?赶早还没吃吧,这边有个卖黄金果子的,很好吃,你待会来试试啊。”这时候的人习惯是先上香才吃早饭,所以妇人只是看了一眼春晓他们的摊子,含含糊糊地说,“回头再说。” 春晓还是很感激婆婆,“婆婆,谢谢你了。” 卖玩偶的大叔不是很喜欢吃甜食,所以只是道了谢,也没有多说什么。 不一会儿,上山的人多了,四下的人也开始招呼生意了,春晓也卖力招呼着,“你可以先尝尝,不好吃可以不买的。”炸糕是一个铜子两个,两个铜子五个,用签子串着,看起来就很喜气。葱花饼是两个铜子一个,除了放了许多的葱花,春晓还将猪油渣剁碎撒了上去,用瓜叶子托着吃。这个时候人们普遍油水不足,所以春晓他们的吃食买卖可算是价廉物美了。有的人试着买了一个尝尝,转头就再买了两三个,说是要带回去给孩子吃。春晓就用瓜叶子包好,然后用稻草绑好,省得油脂蹭别人身上。 南瓜炸糕很受小孩子和姑娘的欢迎,都是两串三串地买,有一个富贵家的小公子吃着好,一口气便买了十串,说是要给家里的弟弟meimei尝尝。 生意好,三郎和小郎也都是忙得不可开交。 “哟,我还以为我看错了呢。”春妮看见一群人在买东西,好奇地挤进来,却发现是春晓三兄妹,不禁吃惊了,“你们在干嘛?” “大姐,”三郎回答她,手上却忙着跟人交接银钱,“我们做些吃食来卖。” “吃食?”春妮看炸糕,她之前也没见过,“好好的,做什么买卖,你不是要读书吗?” 三郎的脸刷地红了,不过他这些年也历练出来,书要读,但日子也要过,阿爹在的时候就说过,不能读书读迂腐去了。 ……天天被他们提醒着欠债还钱,还有什么精气神去读书?春晓实在没好气,“大姐,你是赶来烧早香的吧?听说道爷已经开始祈福了哦,你不赶快进去吗?” 一听说祈福要开始了,春妮也没心思寻春晓三人的错处,赶紧钻出人群,拉着桂花便往道观里走。 春晓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想着,这人回去肯定要搬弄是非的,要想法子堵堵他们的嘴才行。 这买卖实在是好,还不到晌午,吃食就全卖出去了。春晓有些后悔,要是再多做一筐也能卖得出去,毕竟这吃食是新鲜,许多人都没尝过,这来祈福、烧香的人还络绎不绝呢。 “郝三哥,郝小弟!”三人正在收拾,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响起,春晓抬头一看,是一个扎着辫子鹅蛋脸的小姑娘,一双眼睛亮晶晶的,“你们也来祈福吗?” “吴姑娘,”三郎看到她,放下了手里的筐,“我们是做些小吃来卖,你是来祈福?” “我是跟爹爹、哥哥他们来卖猎物,顺便来祈福的。”吴家小姑娘一看就是在家里是个娇宠的,活泼又大方,让人看着就喜欢。 小郎对春晓说:“阿姐,这就是吴大叔的女儿,那天在河里就是她和大叔把你救起来的。” 春晓恍然大悟,赶紧上前,“吴家jiejie,那天谢谢你和大叔了,难得在这里遇上,要不,我请你们吃碗馄饨吧。”这附近也没什么馆子。 吴金梅吓了一跳,连连摆手,“我就是过来跟你们打个招呼,你们要收摊了吗?要不要一起去烧香?” 春晓看看天色尚早,她本来是想早点赶回去,到镇子上买东西,准备明天赶集继续买小吃的,趁热打铁,要早点完成原始积累啊。 小郎提醒春晓:“阿娘说,你渡了劫,要还神的。”如果有条件的人家,还要杀鸡宰羊的。 春晓叹了口气,“好吧,我们去上炷香。” 中国的信仰也挺奇怪,无论神佛都是受人间香火,他们难道不需要区分一下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