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481 凌云台 (第1/2页)
在这里逛了一圈,文易也发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算不错,至少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混乱。 水面上逛完就离船去了岸上码头,这里就更热闹了,往来的商人、干活的力夫、叫卖的小贩等等各色样人都有。 但能明显看出来,这里并不混乱,一切都井然有序。 还有一点,没有要饭的人。 倒不是说唐国没有穷人,这是不可能的,而是没有没活干的人。只要会喘气儿的都会给分地或者帮忙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做。 战乱刚刚结束,孤寡老人和孤儿特别多。失去劳动能力的人会被送进福利院,身体比较建康能干的动活儿的另有安排。 文易太清楚所谓福利院是怎么回事儿了,养老院有一个词叫翻床率,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不是没有办法最好别进。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那么发达都无法避免的事情,在古代只会更严重。 但凡有办法,文易都不会把老人孩子送进福利院。 孤寡老人会由国家出面安排他们搭伙过日子,然后让两口子去收养孤儿,组成家庭。 除非是那种有重病或者因为别的原因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方法处理。 不要觉得这么做不人道之类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才是最大的人道。 老人有了螟蛉子养老送终,孤儿有了大人照顾。一家的日子虽然会很辛苦,但至少安稳有盼头,比各自放在福利院等死要好的多。 当然了,对于这种究极重组家庭,衙门会给予特殊照顾的。比如安排在特定的村子,让他们相互有个照应,相互帮助。 朝廷帮忙建房子,分最好的熟地,给农具,甚至还给一头耕牛。 人文关怀这方面且不去说,仅从经济角度来讲,看起来给的东西很多,但比起放在福利院,总体算下来要更划算。 就眼前来说,这种方法效果非常好,老人孩子都很高兴有了新家和新的家人。至于以后会怎么样,且等以后再说吧。 毕竟这种方法也是战争年代特有的,太平年景也不会出现这么多孤寡老人和孤儿。 把这些人都安排好,乞丐就减少了百分之九十九。 剩下的那百分之一,是因为人性的参差,总有些人好吃懒做。 对于这种人唐国从来不客气,好言相劝不听就用鞭子抽,国家不养闲人。 这个年代也没有那么多‘人权保护者’,更没人会指责朝廷多管闲事干涉他人自由。 对于这种情况大家都是举双手赞成,还会反过来骂乞丐有手有脚不好好干活,活该挨打。 而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情况,唐国没有乞丐。 至于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谁也不知道,但至少眼下他做到了。 洛阳码头的秩序要比之前遇到的那些新兴港口城镇的秩序好太多,说的难听点,经验是一方面,官吏的能力又是另一方面。 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洛阳码头的管理更好更有秩序,说明这里的官吏用心研究及时调整了。 他准备回去问问这一片是谁在管理,要给予嘉奖。 就这样在大街上走着,突然看到前方有一个人非常激动的看着他,然后远远的朝他鞠躬。 文易一开始还以为他在和别人行礼,左右看了看才确定是自己,顿时就明白被认出来了。 赵正志也发现了情况,使了个眼色一名护卫走过去打听情况,不一会儿就带回一个消息:“此人名周政,乃此地的令正,东宁人。” 原来是老唐人,众人的态度马上就不一样了。赵正志似乎也想起了这么个人,就说道: “我想起来了,确有此人。当年科举失利就去当了村官,管理的还是高句丽俘虏的村庄,因为管理的好得到升迁。” “后来扶南内附他又主动申请去了那边任职,工作也非常突出被接连提拔。后来被抽调到中原任职,没想到都成了洛阳的一名令正了。” 令正相当于是坊正。 嗯,古代大城市都会划分成许多坊,每个坊都会有坊正管理。后来唐国取消坊划分了区,就改名为令正。 这个叫周政的能在东都洛阳当上令正,管理的还是码头,在考虑到他的出身,那真的不一般了。 文易心中就更是高兴,招了招手把他叫过来。 周政那叫一个兴奋,他自然认识皇帝,只可惜皇帝不认识他。但现在终于有机会进入皇帝的视线了,要是表现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小心翼翼的走过来,知道皇帝微服私访也不敢表现太过,道:“末学后进周政拜见先生。” 对他的机智文易很是满意,道:“嗯,不错。陪我走走,顺便介绍一下这里的情况。” 周政心中一喜,连忙道:“是。” 文易也没有转弯抹角,道:“我沿途看过很多码头,管理都挺混乱的,就这里管理的最好,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周政心中乐开了花,连忙道:“也不全是臣……我的功劳,当年我在宁安港工作过,对港口码头管理有一定经验。” “虽然这里的情况更复杂一些,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仔细琢磨琢磨还是能找到不少规律。” 文易点点头,原来如此。 不过考虑到宁安港停靠的要么是水师战舰,要么是渔船,要么就是商务部的商船,更加便于管理。 而眼前真是是各种各样的船都有,情况复杂了不知道多少倍,能借鉴的经验其实并不多。 主要还是周政的个人能力,又愿意花心思专研,否则做不了这么好,他这么说纯粹是谦虚。 对于这种态度,文易更加的满意。又接连问了许多问题,甚至把在前面码头遇到的问题都问了一下。 他都能答出个一二三来,实在打不上来的也不会强答而是说不知道。 越问文易就越满意,果然不愧是从村官一步步走上来的,能力确实很强,关键是对底层的情况和需求非常了解。 考核结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