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回 风云再起衣带诏 九州雄兵聚云州 (第2/2页)
今天下各州兵锋直指云州,看似来势汹汹, 实在外强中干,不足为道也。” 宁王看着顾琤笑道:“别尽给本王打机锋。” 顾琤环手回道:“论九州兵马至盛乃我云州,云州河东之地有郭宏将军镇守, 依托风都城及康城两道防线的地利之势,十万大军足可阻挡西北诸州的讨伐大军。” 宁王点头道: “不错,以我儿郭宏的才能,其所领大军挡王一直所属的西北诸州兵马不在话下。” 闻言顾琤正色道:“正如主公所言西线无忧,故主公只需亲领二十万云州大军进驻邺城, 将南部四州的兵马挡在灵水一线,那四州兵马各部互不统辖,必然难以形成合力, 主公只需静待时机出奇兵击之,南线之敌必然溃散, 南线危机一旦解除则西线之敌独木难支便自会退去。 此所谓西防南攻之策。” 宁王谭忠越抚掌大赞道: “此策甚秒,传本王将令,令郭宏总领西北风都城及康城各部兵马,严守西线。 本王自领大军择日挥军南下进驻邺城,各位也随本王同去会会那天下英豪。” 众将轰然应诺。 西线由灵州节度使王一直为行军总管领益州、灵州、晋州、雍州总计二十万大军, 于八月底兵临风都城以西雁门一线与宁王义子郭宏所领大军展开对峙。 九月初南部由豫州刺史刘会道领东南道行军总管。 领豫州、荆州、扬州、青州共计二十八万大军兵临灵水南岸, 直逼云州南部重镇邺城及平原。 其中豫州及荆州兵马十二万驻守在官渡一线,青州及扬州兵马十余份驻守在濮阳一线。 东西并进与云州南部的重镇邺城及平原城隔灵水相望。 宁王亲领的二十万云州大军也于八月中旬分驻邺城及平原两镇, 双方斥候来回穿梭,已经爆发几次小规模的战斗, 灵水两岸百里联营,旌旗遮天蔽日,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刘彻在南阳的种田日子也被大哥刘裕打断了, 将他调去负责荆豫联军的军资调拨相关事务,还挂了个不伦不类的随军参将。 虽然不明白大哥的用意,但南阳郡诸事已经步上正轨刘彻盯不盯着也问题不大, 便让郑炎林及成韬留守南阳,安排好南阳相关后续政务后, 刘彻带着铁牛及南阳大营后军二万兵马于八月底开拔,前往官渡联军大营, 而二哥刘凌已经早一步带领龙骁军随南阳大营前军出发。 因为刘彻这个后军还负责押送粮草,所以行军较为缓慢, 直到九月底才抵达官渡联军大营,自有官吏将所带军粮等物资与军中交接。 刘彻领着铁牛便去军中寻其二哥刘凌,到龙骁军营中却依然不见二哥刘凌, 问了亲将才知道二哥带着龙骁精兵去清扫云州的探马斥候去了。 云州铁骑本就是这天下一等一的强兵,那些斥候更是其精锐中的精锐, 南部四州的斥候战力不及,这些日子折损颇多让心高气傲的刘凌甚是心燥。 前几日便向主公兼主帅刘会道讨了个军令,领着数百亲卫去驱赶这些恼人的蚊蝇。 刘彻闻亲将所言只得败兴而归,回到后后军大帐休息。 灵水自官渡至北海沿岸皆是平原之地,极为适合骑兵作战。 常年与回纥作战的云州铁骑仗着自身强横实力在两岸四处游击,扰的四州兵马不胜其烦。 统辖青杨联军的正是青州刺史杨进,青州也是精兵尽出更有泰山卫军随军。 但这些步军精锐虽然强横,但两条腿依然跑不过四条腿,只能望着云州铁骑无奈叹之。 好在云州从不重视水军,当扬州刺史李亨让长子李坤带着海城水师进入灵水后, 害怕被断了后路的云州铁骑才识趣的回到灵水以北。 借助海城水师的很快几路讨谭大军便渡过灵水,分出数万兵马威慑平城的云州守军后, 其余两路大军便进逼到邺城将这座重镇团团围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