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 地理不好就不要带兵了  (第2/2页)
,尚且只得到了一个赏赐。    刚想说话,旁边的柴绍却憋不住了:“杨公子,就算你这半成品日后值十万贯,如今也挡不住即将到太原的三十万大军。”    “哦?柴公子还懂兵事?”    杨默见柴绍继续将话题扯到黄巾军身上,略微不屑的问道。    “废话,我柴家乃是将门世家,岂有不懂兵事之道理?”    柴绍听到这话,鼻子差点气歪。    “巧了不是?”    杨默见他上套,转身走到蒙恬身边道:“我这位朋友也略懂兵事。”    随后在蒙恬耳边轻声道:“济州在前世乃是齐国泺邑。”    蒙恬微微点头,马上明白过来。    “敢问柴公子,济州距离太原多远?”    北隋的测绘技术极差,甚至可以说压根就没有这种概念。    所以军事地图大多都是局部的,李秀宁手里都没有太原周边的详细地图。    虽然有沙盘,但杨默观察过,比例根本就不对应。    上一次遇到张梁的时候,杨默就发现了,古人对距离的概念也很想当然,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如果问平阳距离太原多远,柴绍应该清楚,因为他走过,但济州,他应该是没有去过的。    即便去过,单骑和部队行军,路途也有极大的差异。    果不其然,他这么一问,柴绍马上支支吾吾起来。    “济州距离太原有千里之遥,三十万大军行进,就算没有阴雨天,最快也要一月有余。”    巧的是,鲁国蒙恬去过,而且还是带兵去的。    当然他带兵路过鲁国的时候,鲁国早就被灭了,他是去灭齐的时候路过。    而太原在战国的时候,乃是赵国的领土,后来大秦统一六国,蒙恬带兵抗击匈奴十年,太原便是抗击匈奴的据点之一。    因此这两个地方他都很熟悉。    “三十万大军,光是随军的民夫便要七十余万,每日人吃马喂,粮草消耗,乃是一笔天大的数目。”    蒙恬语气有些不善,三十万大军,他老蒙上辈子抗击匈奴,手下就有三十万大军。    但这些军队里,真正能作战的,也就不到五万。    其余二十五万则都是供养这五万精兵的辅兵与农夫。    就是这样,每年的消耗都极其的巨大,朝廷都有些吃不消。    济州有三十万大军攻打太原,就为了报杀弟之仇?    就算是杨默把那张角满门全都杀了,他也不会傻呵呵的带着三十万大军不远千里来报仇的。    周围的这帮世家豪族们虽然没有带过兵,可大多都是一家之主。    家族小的也有几十口人,多的几百口。    光是这些人的吃穿使用,都够他们头疼的了。    上百万人的吃穿用,他们想都不敢想。    蒙恬寥寥几句话,顿时将他们心中的畏惧破除了。    对啊,上百万人,哪里弄那么多粮食来?    柴绍虽然带过兵,但最多也就是这次带来的三千士卒,可这三千人里,真正能作战的满打满也就一半。    因此压根对三十万大军就没有什么概念。    此时一听蒙恬分析,方才后知后觉,好像真是这么一回事。    “就算他们有三十万大军,长途奔袭,到了太原也已经是人乏马疲,到时候三大营以逸待劳,灭掉他们也不过是举手之事。”    杨默从最开始听到柴绍说张角带着大军来攻打太原就觉得很不靠谱。    扯淡呢,现在北隋总体来说还算处于盛世,皇帝虽然被陨石砸了,但庆王已经即位,政治上慢慢恢复正常。    连李家在长安都没有讨到太大的便宜。    各地官府依旧都听从长安的政令,以北隋官员自居。    “那黄巾军贼目张角带着三十万大军来,完全就是行走的军功,只怕不等他们到太原,沿途官府和军队早就将他们分完了。”    众人有听杨默的分析,也都觉得很有道理。    再看他时,眼神愈发的复杂,这个国公府的赘婿、落魄的宗室子弟,好像有点东西。    李秀宁看着杨默的眼神更是与之前不同。    只觉得此时侃侃而谈的杨默身上似乎发出一丝光芒来,让人不愿侧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