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五章 化工先驱  (第1/1页)
    陆战之王是什么。    毫无疑问,坦克。    要在十五世纪的大明王朝搞出坦克,当时朱见济生出这个想法,他都觉得自己疯了。    因为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柴油发动机。    更大的问题:柴油!    大明的化工行业,目前就只有炼丹的道士懂那么一丢丢炼金术,对于黑油,嗯,黑油就是石油,对石油的运用也仅仅局限在最简单的阶段。    想用黑油提炼出柴油,怕是想多了。    但后来朱见济打算搞钢铁战舰,反正也要弄蒸汽发动机,就顺便弄了个坦克的设计图出来。    蒸汽发动机的坦克。    体积比传统坦克大了数倍,算是一种大型战车。    按照朱见济的设计,有两个火车头那么长。    其实就是给火车头换上轮胎,加上战斗部位,把火力重炮、轻重机枪搬上去,形成一个陆地怪物,算是折中版本的陆地之王。    至于轮胎,朱见济已经让负责商行的白修满世界找橡胶树了。    杭敏和施辛现在也是懂火器的人。    仔细把坦克设计图、结构图、成品图一看,顿时两眼冒出精光,施行道:“如果这玩意儿打造出来,大明雄师将无坚不摧?!”    施辛不懂军事,但他看得出这个坦克的恐怖之处。    刀枪不入,而且杀伤力恐怖。    可远攻。    也可近战。    杭敏道:“如果这陆战之王生产出来,北方边军只要拥有十辆以上,就能让漠北铁骑成为旧时代的绝唱,战争彻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东风步枪敲响了旧时代的丧钟。    陆战之王则直接把战争的旧时代推进深渊。    朱见济道:“陆战之王的项目作为保密项目,暂不立项,军研院那边先着人研究它的结构,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勾连、协作,这个项目上马,需要等蒸汽发动机研发出来才行,而且还得等火力重炮、轻重机枪研发成功,它才能形成战力。”    施辛和杭敏领旨,施辛又道:“但以东宫军研院的发展速度,也许要不了几年就可以立项了,殿下,要不赐个名?”    朱见济本想说就叫东风坦克。    转念一想,东风系列那么多,坦克也会衍生出一个系列来。    略一思忖,“还是隶属于东风系列,大的命名方向叫东风坦克,细的方向,第一款研发出来后,就叫东风秦式坦克,以后的命名可以循照此列,秦式、汉式、唐式。”    施辛和杭敏乐了。    殿下的雄心昭然若揭了。    倒是好奇,杭敏问答:“坦克是什么意思?”    朱见济两手一摊,“坦克的意思,就是陆地坦行、克敌无阻。”    这个解释还行,很符合字面意思。    但坦克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    朱见济不知道。    这玩意儿是从英语音译过来的,朱见济对它没研究,哪知道它什么意思。    施辛和杭敏恍然,“殿下大才。”    其实只有杭敏和施辛以及东宫军研院的几个高层领导才知道,大明的太子殿下究竟有多不可思议,东风狙击枪、东风步枪、东风轻重机枪、东风迫击炮,都是太子殿下亲自弄的设计图,感觉太子殿下天生就是个战争狂人,竟然能想出这么多恐怖的大杀器。    朱见济没飘。    自己之所以能弄出这些设计图,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对施辛道:“军研院那边,按照孤刚才的叮嘱,赶紧去落实罢。”又对杭敏道:“工科院的任务也不轻,蒸汽发动机的研发,要加快进度,孤会保障资金,另外,工科院招募的人才中,把精擅炼丹和熟谙黑油的人聚集到一起,在工科院内成立一个化工组,全力研发黑油的运用,明日孤会查视工科院,就此事做出进一步指示。”    石油化工行业,自己不提出来的话,就凭这个时代的人,怎么都想不到它的深化加工,当然,石油化工需要的工业水平,是一整套的提升,所以到时候也会促进其他行业的进步。    要想把石油化工弄出来,至少几十年。    搞不好几十年还只能打个基础。    具体成效如何,要看大明的整体工业水平能进化到哪个程度。    尽管出成果遥遥无期。    朱见济还是要搞。    万一搞成了呢?    杭敏领旨。    朱见济起身,“还有一些事,今天没时间了,改日再商讨罢,对了,提个事,工部那边,要对陕西那边的煤矿加大堪查力度,以后蒸汽机研发一旦成功,就需要大量的煤炭,煤炭的开采工作得跟上。”    蒸汽发动机还是得用煤炭。    木材哪能满足需求。    可以大明当下的水平,要想获得足够的煤矿,深山里和地底下的煤矿,就不想了,没这个工业水平,能用的还是山西那边的。    把地表掘开一层,就能取出来用的露天煤炭,才是王道。    所以……资源很重要。    煤矿、石油这些能量资源,能不用就尽量不用,留给后人,尽可能的把工业发展起来,然后去掠夺中南半岛和海外的资源。    西伯利亚那边的也可以!    归根到底……    还是要外扩!    施行和杭敏退下后,朱见济对门口的戴义道:“去,去找找看,还有没有老朱送到东宫的贡酒、贡茶,拿一点,我们去一趟兵部尚书府。”    于谦要致仕。    其实于谦七十岁了,朱见济也不想让于谦太劳累。    但王文的死让朱见济很受感触。    像这样的忠臣,就应该在大明京畿,亲眼目睹大明走入盛世,而不是在老家写下“垂死梦中惊坐起,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    于谦,值得在盛世的光彩中度过余生。    所以朱见济要去挽留于谦。    片刻后,戴义来到文华殿,说已经安排好车辇,请殿下移步,不料太子妃白鲤恰好从坤宁宫回来,一看自家丈夫要出宫,乐呵呵的跑进文华殿拉着朱见济的手,摇晃着说我也要出去,都好久没见过外面世界的天空了……    朱见济无奈的很。    转念一想,白鲤跟在身边也不是坏事,可以澹化和于谦聊天的政治气氛,强化一下君臣之间的私人聊天的氛围。    于是笑眯眯的拉着白鲤。    白鲤有身孕,要多运动,朱见济也便不坐辇驾了,在锦衣卫的拱卫下,步行去往宫外南熏坊的兵部尚书府。    太子出宫,将京畿朝野所有人的目光都引到了兵部尚书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