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三章 只会说太子回朝再议的景泰帝  (第1/1页)
    ,堡宗别闹    朱祁玉也觉得脑瓜子嗡嗡的,没奈何的道:“此事待太子班师归朝后再议。”    兹事体大……    朱祁玉没这个魄力拍板。    杭敏继续道:“那工科院那边,关于道路交通修建研发的新型材料,就是太子殿下提出大概配方的那种水泥的研究,要继续吗?”    朱祁玉没好气的道:“有钱就继续。”    杭敏哦了一声,“研发这个水泥配方也要不了几个钱,那微臣就让工科院继续了。”    接着又想上奏。    朱祁玉脑壳疼,“太子在工部那边到底有多少手笔?”    杭敏道:“还有个登州造船厂,已经按照太子殿下设计的图纸,打造出了两艘钢铁战舰的外壳,可实在太过笨重,风帆根本带不起,而工科院下辖的由太子殿下吩咐而成立的‘蒸汽机研发所’,在炼钢厂的全力支持下,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没钱了。”    朱祁玉两手一摊,“朕也没钱,等太子回来再议。”    众臣一阵好笑。    感情咱家这天子,只会这一句。    没有太子,陛下就不会治国了?    但没人反对。    毕竟太子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如东宫军研院搞出来的东风系列火器,给大明军事带来的跃迁,大家rou眼可见,没有东宫军研院,去年和今年与漠北的战事,不会如此爽快的大胜。    农部尚书林聪出列,“微臣有事启奏。”    朱祁玉眼睛一亮,“农科院那边有好消息了?”    相对于工部的工科院,朱祁玉更看重农部的农科院,毕竟农科院弄的是番薯的种植,这玩意儿要是能全国推广把产量弄起来,直接解决粮食问题。    粮食问题解决,人口就会暴涨。    人口暴涨……    国家自然就强盛了。    林聪道:“回陛下的话,农科院的江南分院、天府分院、河南中院的实验田已经收获了一季番薯,其中江南分院亩产一千斤不到,蜀中和河南分院,亩产能达到一千二三百斤,可能是我们种植方法不对,没能达到太子殿下说的两千斤左右,不过可以推测出,江南那边土壤湿润,大概不适宜种植番薯,蜀中、河南比较合适。还有一个好消息,蜀中分院和河南中院又种下了一季番薯,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秋末冬初就可以再次收获。”    亩产一千二三百斤?    很不错了!    朱祁玉道:“农部继续紧抓此事,具体事宜,待太子回朝再议。”    扫视了一遍,问道:“诸位卿家还有事没?”    无人吱声。    吱声了也是太子回朝再议,那不如等太子回来后再上奏。    朱祁玉便道:“今日小朝会就到这里罢,礼部那边,准备一下太子回朝的大典,另,刑部尚书陈汝言留一下,朕有事交待。”    陆瑜立即领旨。    众臣告退。    朱祁玉发现于谦也没走,知道于少保有事,待其他臣子退下后,先对留下来的陈汝言道:“锦衣卫那边调查了你府邸门客石东山,此人来路不明,陈尚书就没点想解释的?”    陈汝言心中一惊。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想来也是,他陈汝言都从兵部郎中高升到了刑部尚书,锦衣卫早就把他府邸内内外外彻查了一遍,无论给石东山做的假身份有多逼真,都会有破绽。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陈汝言犹豫着要怎么回答时,朱祁玉继续道:“锦衣卫指挥使刘敬上报,说去石东山户籍地调查过了,虽然年纪、相貌这些都大抵能对上,但石东山早些年外出经商遭遇山贼后就人间蒸发了,那么出现你在府邸的石东山,还是原来的石东山?”    顿了一下,“数年前,教坊司的人刺杀于朕,陈汝言你便牵扯其中,虽然事后没有你是主谋者的证据,但太子对此事很介意!”    锦衣卫就一直没放弃过对陈汝言的监视。    于谦若有所思,“某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个石东山和陈尚书之间,似乎不仅仅是门客和主翁的关系,他在刑部尚书府地位极高。”    陈汝言叹了口气,“因为他不是石东山。”    朱祁玉和于谦对视一眼。    陈汝言继续道:“他原名石后。”    陈汝言知道,这个时候想再瞒下去,几乎不可能,锦衣卫的能力母庸置疑,既然陛下今日提到了石东山,那显然是有确凿证据了。    隐瞒无用,赶紧弃车保帅。    朱祁玉啪的一下站了起来,门口的舒良一听,卧槽,石亨余孽,哪还敢怠慢,急忙冲进来拱卫在朱祁玉左右。    于谦没动。    都这个时候了,陈汝言哪还会对天子有什么想法。    陈汝言如此这般一说,最后痛心疾首的说,只是因为当年为了在仕途上有前途,所以去攀附石亨,送了几次礼,就被石后拿捏,微臣早想摆脱石后的威胁和掌控,可又舍不得九卿之崇高,如今败露,微臣无话可说,请陛下责罚……    态度很诚恳,声泪俱下。    朱祁玉听得也是大为感触,他这人本来就心软,而且这几年陈汝言的工作确实无可挑剔,要不然也不会一路高升到九卿之列。    看向于谦,“于少保,你觉得如何处置?”    于谦略一思索,“让锦衣卫去秘密捉拿石东山,押入诏狱暴毙,然后尸首按无人认领的处置,埋到乱葬岗,至于陈尚书么,这一两年刑部办事清明,各地的提刑司鲜少有陈桉积压,陈汝言作为刑部尚书,是有功劳的,罚薪或者贬谪地方罢。”    朱祁玉其实也很欣赏陈汝言的能力,闻言道:“既然于少保为你说情,朕就留你一命,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先押入诏狱罢,等太子回朝后,和石后一并发落!”    舒良立即去将等候在殿外的锦衣卫指挥使刘敬喊进来。    卢忠已经病逝。    由刘敬接任锦衣卫指挥使。    刘敬着人将陈汝言押往诏狱,又奉圣旨去陈汝言府邸捉拿石后。    朱祁玉这才看向于谦,问道:“于少保还有事情要和朕商讨么,但说无妨。”    态度很谦逊。    虽然朱祁玉当年忌惮于谦,虽然石亨、沉煜方瑛等人反叛时,于谦中立,不过好在这些反叛都没成功,于谦的中立也便不是什么罪了。    而且自福建朱遵惜叛乱后,于谦放弃了兵权,出任东宫属官和兵部尚书后,都任劳任怨,朱祁玉现在对于谦信重有加。    也格外尊重于谦。    不出意外,于谦将会成为三杨那般的人物。    于谦轻轻叹道:“微臣老了,请求致仕回老家。”    台湾一战,于谦彻底放心了。    如果是以前,于谦甚至愿意死在朝堂上,也要一肩承担起重振大明的担子,可这些年下来,于谦发现当今陛下和太子,永远不会是下一个堡宗。    于谦不再有任何担心。    而且他老了。    落叶归根,趁现在身体还行,致仕回老家去养老。    朱祁玉愣了好一阵,才道:“太子回朝再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