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五章 季后赛报销 (第1/4页)
火箭队进攻。 姚名从右侧移动到左侧,这一次黄蜂队的包夹和协防就没有能及时跟上来。 姚名在左侧接球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单打机会。 面对小乔丹的防守,姚名抬手虚晃一枪,小乔丹想要起跳封盖导致自己直接失去了重心和防守的有利位置。 姚名立即合球突破篮下,面对刘易斯的协防单手劈扣打进。 “这个脚步漂亮,大姚!” CCTV解说台,看到这个进球后于嘉忍不住激动说道。 苏群说道:“这就是大姚的个人进攻能力,甭管黄蜂队采取什么样的防守,他都有非常大的几率能将球打进。” “这轮系列赛,姚名一定是黄蜂队教练组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黄蜂队教练席。 李来在这个时候紧皱眉头。 姚名在第一节比赛表现出来的状态实在是太好,正如史蒂文斯所说,如果不对这个状态下的姚名加以限制,黄蜂队恐怕还真打不过这支火箭队。 十分熟悉的杜峰在这个时候说道:“姚名在进攻端非常全能,不但能投能突,就连组织和低位进攻都完全不在话下。” “在拜师NBA的传奇名宿大梦奥拉朱旺学习了梦幻脚步后,以他在内线的身高和手感的灵活性,联盟已经没有任何一个球员能在一对一的时候单防下姚名。” “能防住姚名的只有他自己的手感。” 史蒂文斯点头同意说道:“没错,我们在常规赛阶段伦纳德的协防和包夹总是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 “但那是建立在伦纳德极佳的身高和臂展下,他的协防和包夹自然能够非常强的侵略性。” “而现在内线无解进攻的是姚名,这个时候伦纳德出类拔萃的天赋就完全不够看了。” 李来沉默了会,突然问道:“姚名在这赛季的场均上场时间是多少?” 杜峰随即翻看自己在赛前准备的数据手册说道:“是场均33分钟。” 而在回答完李来以后,杜峰立即就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 他继续说道:“姚名虽然在常规赛阶段的投篮命中率达到了5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上半场的投篮命中率反而更高,达到了56%。” “但是到了下半场特别是在关键的第四节比赛时,姚名的投篮命中率反而会出现持续下滑的状况。” “下半场投篮命中率只有49%,到了第四节比赛只有46%,而在最关键的比赛最后5分钟内,姚名的投篮命中率只有45%。” “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李来点了点头。 事实上,姚名整个职业生涯以来都算不上一位关键先生,他也很难像奥尼尔一样在比赛最后时刻带领球队赢得胜利。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身体上的天赋差距。 姚名因为体力原因手感总是很难维持,他不像奥尼尔那样在进攻端的攻击方式更多的是以野蛮的冲击篮筐为主。 姚名有非常多的柔和进攻手段和非常体现个人能力的脚步以及单打。 这样的进攻方式对手感的维持和体力的储备非常看重,但因为姚名庞大的体重同时他又是球队的决对核心,事实上他非常难以保持充沛的体力,必须时刻在球场上肩扛着球队前进。 这便是姚名在球场上进攻端如此无解却很难带队杀到最后的关键原因。 “大姚还是需要一位帮手,一位非常强的帮手。” “大包大揽的进攻方式适合美国球员,但是并不适合他。” “严格意义上来说,最适合执教大姚的应该是马刺队的波波维奇。” “因为他是全联盟最擅长用球星创造战术,而不是为球员创造战术的主教练。” “邓肯能在他手底下打球而不是其他球队,同样是一种幸运。” 李来在这个时候已经知道该如何防守姚名了,事实上在当年雄鹿队与骑士队的东部决战时,他对詹姆斯也用过同样的战术。 就连号称外星人的詹姆斯都没有能在这样的战术下坚持到最后,李来有信心姚名同样如此。 这个时候李来也重新向着场上球员示意战术打法。 “仍然对姚名实施非常大的防守侵略,尽量不要让他轻松传球,反而陷入陷入单打怪圈之中。” “一旦姚名杀入内线那就各种包夹和协防,降低他的投篮命中率。” “同时,黄蜂队在进攻端要尽量打快,而且每一次都要把姚名从内线调出来打,让他在防守内外线时疲于奔命,进一步消耗他的体力。” 在这样的防守战术下,姚名在首节比赛10投6中,罚球4罚4中,高效的砍下了16分3篮板1助攻的数据。 但反观场上的比分,却是黄蜂队以27:25领先。 第二节比赛。 姚名下场休息,两支球队相继拿上了轮换阵容。 火箭队轮换阵容:控球后卫凯尔-洛瑞、得分后卫考特尼-李、小前锋蔡斯-巴丁格、大前锋帕特里克-帕特森和中锋马库斯-坎比。 黄蜂队轮换阵容:帕特里克·贝弗利、JR史密斯、吉米巴特勒、伯瑞斯-迪奥和奥登。 “什么,奥登竟然登场了?” 肯尼史密斯看着阔别球场整整2年的奥登竟然重新登上了NBA赛场,还是季后赛的比赛,不免极为咂舌震惊。 他继续说道:“奥登原本是2007年的状元秀,和这赛季的联盟得分王杜兰特属于同届。” “但两人的命运完全不同,奥登报销了新秀赛季,同时在后面几个赛季又多次遭遇了伤病侵袭。” “直到这赛季,开拓者队终于忍受不了整整5年只打了82场比赛的奥登,所以和对方直接买断。” “但在自由市场上,奥登完全无人问津,直到交易截止日最后几天才被黄蜂队签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