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_第两百四十四章 不如请张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四十四章 不如请张昭? (第2/2页)

为要等一年再打!因此众将也因为支持不同意见,正在争论!”孙权转头看向黄盖。“既然刚才的意见不能服众,老将军可还有什么要紧的,让大家听一听。”黄盖有些迟疑,一时间拿不准孙权的用意。黄盖毕竟也经常在外,目前与刚继任的孙权接触的还不够多。当初虽然常见,但是如今身份地位不同了。所以黄盖还是要斟酌着说。“主公,前番与都督商议,此战难以取得全胜,只是意在多造杀伤。以鄱阳为诱饵,牵制住刘备的经历去消灭其军队,打破其根基。”“但是即便这样功成,经此一役,我军势必也需要修整年余,刘备仍然可以得到喘息之机,要消灭刘备还要再打一仗!”“与其与之纠缠,消耗我军精力,不如暂且偃旗息鼓,励精图治,一年后毕功于一役,一举收复豫章,窥伺交州!”黄盖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这并不能说服憋屈了这么久的一热血青年。不光是吕蒙,潘璋等热血,孙权憋屈的更狠,自然也想发泄。黄盖说的毕功于一役,其实无非是打一次和两次的关系。孙权虽然听进去了黄盖的话,但是只是觉得黄盖说的不是没有根据,但是打还是想打!孙权看向程普,直接拒绝黄盖实在不太合适,黄盖资历又老,只有程普稳压一头。如果程普能出面,自然再好不过。所以说这场议论,应该只议论怎么打,甚至怎么打都不能议论,只应该直接排兵布阵。因为周瑜,鲁肃,吕蒙,潘璋和孙权等人是铁了心要打。如今黄盖虽然也说要打,却是要等等再打,等势力壮大一些。但是周瑜气魄大,何况也志存高远,与鲁肃一起,想把孙权捧上王侯,哪能遇到这点小事就畏畏缩缩。程普看到孙权的眼神,是让自己发言。程普看了眼周瑜,看他目不斜视,好似在避嫌。但是程普知道周瑜是极力推荐孙权打这一仗的。不过程普虽然与周瑜还不对付,但不至于因私废公!于是就对事不对人的,按照自己想法说道:“依我看,公覆说的不无道理!”程普结论一下,一片哗然。众人皆惊愕,面面相觑。都等着程普的解释。程普捋了捋花白的胡子道:“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今我等因丹阳庐江之叛乱,与豫章早已割裂许久,其中情况不明!一不知其有多少兵马,而不知其除刘关张外又有了什么良辰猛将,贸然出击,恐怕……”程普说着,暗示孙权,用眼神瞥了眼韩当。孙权知道程普的意思,是给韩当留面子,没有点开韩当,蒋钦之惨败。但是程普没料到的是,韩当的面子兜住了,孙权自己面子上不好看。这是孙权要求进行的战斗结果大败,孙权一边庆幸程普没有明说,一边又心里隐隐作痛感觉被揭开了伤疤!孙权没办法又看向周瑜。疑惑的一皱眉,鲁肃关键时刻倒怎么掂着茶壶倒水,这样悠哉啊!周瑜却不管他。见孙权看过来,呵呵一笑,似春风化雨,一解屋里的沉重。道:“知己知彼嘛!程老将军见多识广,黄老将军久经战阵,都曾与老主公征战与中原,与刘备打过交道。而我帐中儿郎如子明,公苗,子烈等,皆是年轻小将,我等知刘备之大将,刘备却不知我等之青壮!”“庐江与丹阳虽然隔开了我们踏入豫章,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屏障,论知己知彼嘛,半斤八两!而刘备等人仓皇出逃于此,哪里可知道我们的情报!”孙权对周瑜的反驳很满意。但是程普却不满意。“孙贲,孙辅投降献出土地,孙暠等又于豫章丢盔卸甲,留下俘虏。他们对我们的了解恐怕比我们以为的要深的多呢!”这话说的实在让人无法反驳。毕竟一件事的可行与否不好说,但是想挑刺可真是太简单了。在周瑜等人看来,如今南征北讨正是大胜之势,士气如虹。刘备从北边逃窜过来,立足未稳正是动手的时候。但是黄盖和程普是老将,不肯轻视当年在中原逐鹿过的诸侯,这些人都是见过面的,不是说怕,只是要打,还是要谨慎。程普又道:“那刘玄德与大江之南从来没有干系,手下人也都是北方人,不知道我们江南的局势。但是偏偏其被曹cao大败惊慌失措之时,居然恰到好处的一脚踏入豫章,无声无息的拿下两郡,孙贲孙辅毫无反抗之力的投降。”“我料定其中必有高人出谋划策,否则不会如此慧眼如炬的抓住时机!”“所以,打刘备真的是不能着急啊!主公!”程普还是表示谨慎为好。黄盖也站出来支持程普。“主公,三思而后行!”但是潘璋等人个个二十来岁,如刘关张素不相识,如今又被欺负到了家门口,一来难以咽下这口气。二来年轻人谁不渴望建立功勋!所以积极请战。“主公,我等相信,有主公与都督在,一定能大破刘备,取其首及献于麾下,一洗刷江东之耻辱。”潘璋等人跪下请战,韩当看着,默默的跟在后面。孙权陷入两难。看看这,看看那。周瑜虽然有信心,但是从积极的一面看确实是有胜算,不过这说服不了反对意见的程普。要是黄盖一人也就算了,程普德高望重,实在没有办法。孙权又看向周泰,周泰不一样,他不随便表态,他只负责拼命。而他的资历虽然不如程普等人,但是他的功劳属于救驾,所以周泰能插上话。周泰又与孙权相处很久,孙权希望周泰能明白他的想法。周泰自然看到了孙权需要自己。但是周泰一粗人哪里懂那么多弯弯绕。想了想,张昭比较有智慧不如问问张昭?眼睛一亮,“主公,如今争执不下,不如旁观者清。张昭等群贤颇有智慧,不如召来问计之?”这话一出口,屋里人都瞬间色变,一时间居然达成共识。“万万不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