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黄河为什么这么黄 (第2/2页)
不必多礼,你们有何问题?” 郑博士背着双手,一脸自信的问道。 郑博士的确有自信的实力,他不但博览群书,年轻时更跑遍大宋全境,甚至连辽国都去过,对中原大地的山川河流都了然于胸。 “郑兄,学生们想知道黄河为何会变黄,河中的泥沙又是从何而来?” 陈博士替黄安等人问道。 郑博士闻言也是一愣。 黄河做为大宋境内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他当然亲自考察过,可问题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一段,却在西夏境内。 大宋与西夏战争不断,郑博士根本没机会进入西夏。 “这个……据我猜测,黄河的源头的水应该并不混浊,只是在流经某一段时,混入大量的泥沙,才使得河水变黄。” 郑博士最后只能语焉不详的回答道。 “郑博士果然博学,与我所知的内容相差不大!” 就在这时,宁复忽然站起来,一脸赞叹的道。 “哦,你知道其中的详情?” 郑博士听到宁复的话也露出惊讶的表情问道。 “略知一二!” 宁复自信的一笑,这才继续开口道。 “黄河之所以变黄,直接原因是水中混入大量的泥沙,而这些泥沙大都是从西夏境内混入河中的,也就是说,西夏上游的黄河,河水非但不黄,反而十分清澈。” 宁复的话一出口,郑博士也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些可是连他都不知道,为何一个太学生会知道的如此清楚? “等一下,为何我看你如此面生?” 郑博士忽然惊讶的问道,甲字学斋的学生他都认识,可宁复却是第一次见。 “这是宁复,上元节独占鳌头就是他,今日刚来太学!” 没等宁复回答,前面的黄安就替他介绍道。 “原来是名满京城的大才子,难怪你会知道这些!” 郑博士得知宁复的身份,当即也赞叹的道。 “宁兄,你解答了黄河中的泥沙来源,却还没有回答我们,为何古籍中的黄河不黄,秦汉之后的黄河就黄了呢?” 黄安不愧是学霸,这时再次刨根问底的道。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复杂了。” 宁复说到这里故意卖了个关子。 “古时长安以西,包括兰州、庆州,甚至整个西夏一带,那里本来草木茂盛,泥沙被草木束缚,不惧河水的冲刷,可是后来当地的草木消失,泥土裸露之下,雨水很容易就把泥土冲入河中,这才使得河水变黄。” “当地的草木消失!竟是这个原因?” 学斋中不少人都大感意外。 古人并没有植被保持水土的观念,而这对于后世人来说,却是基本的常识。 “那草木为何会消失呢?” 黄安依然不依不饶的问题,他的求知欲旺盛,遇到问题必须彻底的搞清楚。 “我想起来了!” 没想到这时郑博士忽然一拍大腿。 “秦汉时国力强盛,皇家大兴土木,砍伐了大片的森林,应该就是从那时起,黄河才开始变黄的!” “郑博士说的只是次要原因!” 没想到宁复听到郑博士的话却摇了摇头。 “西夏一带植被消失,的确和秦汉国力强盛有关,但并不是皇家修建宫殿,而是关中一带人口增长过多,百姓要吃饭,只能毁林为田,后来又遇到气候变迁,农田变为荒漠,水土流失更甚,黄河自然也就更黄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郑博士欣喜若狂,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大半辈子,现在终于有人解答了。 黄安等太学生也都是露出恍然的表情,对宁复也更加的佩服。 “宁兄好像对黄河十分了解啊?” 这时蔡攸忽然有些阴阳怪气的问道。 他之前打听过宁复的情况,知道对方在城北书院的表现,本想借此机会想让对方出丑,却没想到反而让宁复出了个大风头。 “黄河流经京城,又是我大宋境内的第二长河,宁某平时也就多留意了些……” “等等,你刚才说什么?黄河是第二长河,那第一长河岂不是……” 没等宁复说完,郑博士就再次激动的打断他追问道。 “不错,长江才是我大宋境内的第一长河,长约一万两千多里,比黄河长上两千里左右!” 宁复笑着回答道,刚才他就是故意提到第二长河,以此来吸引郑博士的注意。 “你竟然连这个也知道!” 郑博士更加震惊,关于长江与黄河谁长的问题,历史上就一直争论不休,从来没有一个定论,可是宁复竟然能报出长江与黄河的长度,这可太过惊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